圖:李頌恩(左起)、楊偉誠、李美嫦、汪明荃、梁振英、龍貫天、劉江華、周振基及馬逢國出席香港八和會館新春團拜\大公報記者梁舒婷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舒婷報道:新年新氣象,香港八和會館昨日舉行二○一七新春團拜,主席汪明荃回顧了過去一年的粵劇傳承成果,又展望新一年的計劃,包括革新的粵劇新秀培養計劃,粵劇文化的整理與研究,以及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特別節目─七月一日起,集結粵港澳三地粵劇精英連演三日。
行政長官梁振英、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周振基、粵劇發展基金顧問委員會主席楊偉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頌恩、立法會議員馬逢國、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龍貫天等出席。
制定演出計劃配合發展
回首過去的一年,汪明荃提到本港市民對粵劇的保育意識提高了,八和會館也在努力推動粵劇的傳承工作,包括在八和粵劇學院培養粵劇新秀,喚醒社會對粵劇的關注,以及正於時代廣場舉辦的「文化瑰寶 執手相傳:過年睇粵劇」展覽等等。而對於新一年的展望,八和將從各方面入手革新粵劇的傳承工作,當中的重點固然是對粵劇新秀的培訓。
其一是革新原有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現培養新人已達一百二十人,當中的首批新秀已經歷五年的成長,因此今年八和將配合新的發展需求制定演出計劃。」汪明荃舉例,諸如親子場、社區融合場、新作品的試驗場等不同模式的演出將給新人更多機會,而若干場精品演出則會由總監帶領有一定水準的新秀,預備全年的壓軸演出,以期吸納不同類型的觀眾,更有效地推廣粵劇。其二便是為去年增開的第三個八和粵劇學院的青少年演員訓練班拓展資源,為他們建立專屬的排練地點,減少不便。在去年,該訓練班由兩個增至三個,因此部分學生需要去高山劇場新翼的排練室上課。
40粵劇精英合演慶回歸
而在傳承方面,八和會館將繼續進行粵劇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汪明荃稱:「傳承就要靠這一批粵劇中流砥柱的老前輩口述、身傳,如整理和研究傳統排場,劇目,不同流派的表演藝術等,都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當屬八和會館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的節目。八和會館將集結超過四十位粵劇精英,在七月一日回歸紀念日開始連演三天,在戲曲節演出《觀音得道》,《香花山大賀壽》,《加官》和《送子》等,當中還會演出多年未見的擺花排場。
另外,香港八和會館第三十七屆理事會將於今年六月屆滿,而根據已修改的章程,下屆理事會任期將由兩年延長至三年。汪明荃表示也會參選,希望可以繼續推動粵劇傳承和發展,在未來見證西九戲曲中心的建成,待其運作流暢後再考慮「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