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有幾位從事金融、證券業,他們的訊息以前對我來說是較為陌生難懂的,近年多些留意,倒是培養出一定興趣,看到他們分享的文章,像貨幣政策調整、債券收益率上行下行、私募基金、新興的金融科技業等,都會認真去閱讀。
一位年輕朋友在銀行工作,她說工作見聞所得,知道投資理財的必要性,她的兩個孩子一出世,即為他們購買重症保險及儲蓄保險,我從她那裏了解到人壽保險、理財保險、風險保險等幾大類保險之區別。
一般人都會購買壽險和醫療險,但不含壽險性質的理財險,其實人們也已經在不斷購買。七年前,我在中銀人壽買了一份年扣五萬連扣三年的八年期保險,在當時幾近無息情況下,該份保單有逾三厘息,算是不錯,我認為與「零存整取」的儲蓄做法差不多。最近,收到中銀通知,此份保單可提前半年轉做為期三年的另一份理財保險,息率近五厘,上一份保單收益不變,也就是說,銀行白白贈送客戶半年利息及相關差額,不必權衡,當然同意轉做。
理財方式及產品有很多選擇,學習過程十分有趣。物價年年上漲,今日的一百萬元,十年後的實際購買力剩下約七十五萬元,貶了四分之一,所以,手中金錢不設法增值必然是貶值。社會進入投資理財時代,看向未來,未雨綢繆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