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堡鄉情/盧衛寧

時間:2018-05-16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郭峪古堡傍山臨溪/作者供圖

  從豫北過黃河進入山西界,且將綿密秋雨留在了太行山以南,我們自南京遠道而來,是想看晉城市一帶的古堡群落。南京明城牆之沉雄海內無雙,晉東南山鄉的古堡寨牆則是另一種別致,前者王者氣象後者民間煙火,同類型的古建背景演繹不同的市井畫卷,衍生別樣的風物與審美。

  晉城自古富產煤鐵,商賈輻輳交易繁榮。明末亂世,鄉民募資築城自保,歷四百多年滄桑,古堡至今兀立山崖水畔。此非仿古「明清城」,而是原真土石城垣、原有街巷格局,原住的鄉里鄉親!當你踏入城中,摩挲着遠年舊物與父老嘮嗑,鄉情不再遙遠,故園夢不再朦朧。

  晉城北湘峪村,枕山面河城牆蜿蜒,甚是壯觀。城上鏑樓相望,牆腹暗道勾連,城內參差老宅卻大多落了鎖。收門票的人說,為開發旅遊村民遷出,尚有數戶老人不肯走。在村裏,我們與幾位老者邂逅,一位興致勃勃地領着遊客在暗道中探秘尋幽,一位坐在城頭與遊人聊着先祖孫氏三兄弟肇建古堡的故事……走過牌坊祠堂老槐樹,無意間轉入一處院落,豁然嫣紅黛綠,陽光輝映滿樹瑪瑙般的紅山楂!看我們驚喜,簷下大娘招手「自己摘了嘗!」交談得知,她與老伴年過八十,兒女在城裏。我們為採山楂付錢,老倆口堅拒。望着這些見證滄桑的白髮長輩,心生尊敬與感慨,他們不也是古堡裏「原生態」的美好風景嗎?

  砥洎城三面環水城垣高峻,城下沁河灣水波漾漾蒹葭蒼蒼,景色溫婉如江南。此地城牆世上唯一,外以磚石包砌,內由冶鐵坩堝壘築,層層古坩堝砌得如蜂巢般精密,可謂固若金湯。我們駐足於一幢名人故居,外牆由政府修繕並有簡介。這位清代著名數學家曾任江寧知府,為官清廉終老南京,惜着述散佚。正從門縫窺視,恰巧老少十餘人前來開鎖,為首的長者Z先生熱情邀我們入內參觀。因久無人居,院內荒草蔓生樓宇頹敗,Z先生讓晚輩從廳堂雜物下搬出一塊六尺長木匾平放庭中,匾上大字「捷報」及官職年代凹凸可辨。Z先生現居鄰省,說起家傳文物毀於「文革」不勝惋惜,我們建議他與政府商議,妥存這件承載着先祖榮光的寶物。

  郭峪古堡傍山臨溪,城中Y形街巷連通三座城門兩處水門,適應雨季泄洪。清晨進城時,中原飄來的大雨籠罩這片山鄉,我們濕漉漉地走進一戶人家打聽民宿。家裏母女倆用方言商量一陣,姑娘小W很客氣地說家裏不開客棧,但媽媽願讓我們借宿──很是意外又不過意!古街高處的這處「新家」寬敞整潔溫暖,我們定了心在村裏徜徉,尋覓詩人筆下雨巷的情境。入晚,城牆上下彩燈璀璨,照徹黢黑雨夜,勾畫出古建簷頂「如翬斯飛」的輪廓線,城門碉樓廟宇灼灼輝煌,雨水浸潤的石板路溢彩流光……郭峪今夜沒有月亮──因着我們對古堡的好奇與執著,它盡情展示古風與新潮的交相輝映,回饋我們如此繽紛夢幻的視覺大餐。

  郭峪有碉樓,十多丈高牆體及百米地道為古物。登樓縱覽這一帶山川形勝,裏面的皇城相府宛如盆景。那座古堡是清康熙朝大學士陳廷敬故宅,知名5A景區,潮水般的遊人誰曉得,陳家「香火」傳承於碉樓腳下的祖宅「老獅院」。陳氏在朝廉正仁厚,更編成《康熙字典》名垂史冊,晉省新編歷史京劇《陳廷敬》正在南京展演。試想,老先生若未曾從故土接通地氣,何以行穩致遠乃至功成名就。

  故土就是老宅,是門前春聯,簷下玉米,屋上炊煙,院裏山楂樹……還有代代相敘的親情故事。當古堡整體成為遺址型博物館,當老物件被收為館藏,我們遊覽其內或心情沉靜而溫情不再有。遷走原住民的古堡,某一天將變身「相府」類景點?博物館非慰藉鄉愁之地,實施「鄉村振興」與保護傳統村落應有多條路徑。

  告別郭峪時天濛濛亮,小W的母親,這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厚道姐妹執意相送。兩天來我們品嘗了母女倆親手做的風味麵食還有月餅,小W明年要出嫁了並將帶媽媽進城生活,真心祝她們幸福。

  因緣讓我們在郭峪相遇,假如他年重訪,會是怎樣的山鄉巨變?忽然間那一首《題都城南莊》唐詩飄飄而來,車啟動時,窗外鄉親與古堡山巒漸漸隱入了雨霧嵐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