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嶺南古劇話西秦/塵 紓

時間:2018-05-16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西秦戲《轅門罪子》,陳美珍飾演穆桂英

  廣東省除了流行於省港澳及廣布至東南亞華人社區的粵劇之外,其實尚有不少劇種,包括承自宋元南戲而獨盛於潮汕地區及香港的潮劇、從北方南移的正字戲以及因正字戲而衍生的白字戲,當然還有來自西北的西秦戲,而上述劇種,目下都在不同程度下掙扎求存。

  原本流行於海豐和陸豐(可合稱海陸豐)的西秦戲,香港戲迷較少有機會接觸。如果不是二○○七年有西秦戲劇團來港公演,大家對這個劇種還是極度陌生。不過,提起西秦戲,光是這個劇種的來源問題,已經引起戲曲學者長期爭論而始終難有共識。

  西秦戲來源說法不一

  望文生義,西秦戲這個名稱,多少總與陝西有關,蓋因陝西就是古代的秦地。但凡物事冠以「秦」字,定必與秦即陝西有關,例如秦腔,即指見於陝西的一個大劇種;又例如秦箏,所指的是陝西箏。不過,究竟西秦的「西」字,是指陝西以西即甘肅或貼近甘肅的地方,抑或是指位於我國西部的秦地呢?於是,「西秦」這個名詞以至西秦戲的來源,就引起不絕的爭議。

  對於西秦戲的來源,戲曲界說法不一,綜合各家的觀點,可以粗略歸為以下五種:其一,西秦戲源自秦腔;其二,西秦戲源於二黃,但至於源於徽調抑或陝西的老二黃,則未有定論;其三,西秦戲源於吹腔,但至於源於徽戲的吹腔抑或隴東調,亦即西秦腔(有別於秦腔的另一種聲腔)的吹腔,卻無從查考;其四,秦腔源於古老的西秦腔(亦稱甘肅調)或琴腔,但專家根本無法斷定,西秦腔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唱腔;其五,西秦戲或許是西秦腔老二黃的遺聲遺調,但西秦腔老二黃究竟是什麼唱腔,沒有人可以具體說明。

  廣東省文化廳及《中國戲曲志》「廣東卷」編輯部的專家,分別在一九六○及八八年前往陝西,進行尋根之旅,冀望為廣東西秦戲認祖歸宗。可惜,這兩次的考察結果,都是兩者沒有多少相同之處,甚至「差得很遠」。

  來自秦腔之說較可靠

  過去半世紀,西秦戲源自陝西秦腔的說法未得認同,而其餘四說亦因欠缺學術理據而無法確立,以致西秦戲的源頭一直懸而未決。不過,近年劉紅娟在「嶺南瀕危劇種研究叢書」的《西秦戲研究》力證西秦戲確實源自陝西秦腔。

  此說有幾項力證。其一,秦腔的原先伴奏樂器與西秦戲傳統伴奏樂器相同——─除了梆子,還有二股弦、三弦、月琴,只不過秦腔捨棄了二股弦而改用板胡,而西秦戲則改用了京胡。西秦戲正線聲腔的定弦變得與二黃的定弦相同。經此一變,西秦戲起了很大變化,以致難以尋源辨認。其二,西秦戲藝人必須在某些古老劇目念「陝白」;其三,古老秦腔與陝西的漢調二黃的做功根本完全相同,以致有人誤以為西秦戲源自漢調二黃而不是秦腔;其四,秦腔傳統上供奉的戲神,是妙莊王,而西秦戲供奉的是妙藏王,兩者應該同奉一神,只不過名字上一音之轉而已。反觀陝西漢調二黃供奉的是老郎神,與西秦戲及秦腔顯然有別。基於以上多種論據,西秦戲源自陝西秦腔的說法,較為可信。

  戲分文武及半文半武

  來源暫且解決了。然則,西秦戲的唱腔結構、所用樂器及樂隊編制、行當劃分、所演劇目及表演特色,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西秦戲與其老祖宗相同,都屬於板腔體。一般劇種,大都只分文戲和武戲,但西秦戲卻將戲分成三種,除文戲、武戲兩種,還有半文半武戲,而水滸故事就屬於這一類。文戲所用的聲腔大抵分成三類,即正線、西皮、二黃,當中以正線最為正統,亦即最正宗,所有劇目中唱正線的佔三分之二,而西皮和二黃則採自徽戲及漢劇,有些劇目唱西皮,有些唱二黃,只有很少劇目是皮黃兼唱。除了皮黃,西秦戲裏存有少量崑曲劇目,例如《六國封相》,亦有大約一百支崑曲曲牌音樂。

  西秦戲的樂隊,行裏稱為「後棚」,分文畔和武畔,即戲曲界慣稱的「文場」和「武場」。文畔的領奏樂器是形制上酷似京胡的頭弦,輔以提琴、三弦和月琴;吹管樂則以嗩吶為主;武畔方面與其他劇種相同,用敲擊樂,計有:用酸枝木造成的卜魚(即木魚,長十吋左右)、另有鼓、鈸、鑼、鑔等。

  戲裏行當分五柱十行

  西秦戲的另一特色,是把音樂行(即上文所指的後場)與生、旦、淨、丑合稱五大行。不過,西秦戲將生旦淨丑分成十柱,計有:老生、武生、公末、正旦、花旦、婆、藍衫、紅面、烏面及丑。當中的老生可再分為文老生、武老生;花旦亦可分文花旦和武花旦;丑則有官袍丑、文丑、武丑、蟒袍丑、衫頭丑、童丑及女丑等。

  西秦戲與其他劇種一樣,有不少演藝特色。以文戲而言,在絲竹管弦配合下,以水袖、水髮、鬚功、扇子功表述人物的狀態;以武戲而言,演員多借助靠旗、雉雞翎(即翎子)、拉山、開打去表述。

  以今次西秦戲所演的《斬鄭恩》而言,戲裏演高懷德的老生演員當站在城樓之下,右腳釘住台板,左腳屈起,雙手或作比翼飛、又或左右平伸,又或一高一低,整個人屹立不動。這種動作行內稱為「站公仔架」。此外,西秦戲有另一種叫做「捲靠旗」的絕活。演呂布的演員以暗勁將四支方形靠旗逐一捲摺起來,然後一一回復開展形狀。

  千齣劇目今只剩幾十

  回望歷史,西秦戲在清朝亦即其興盛期,有超過一千個文武劇目。可惜屢歷變遷後,至今只剩下幾十齣折子戲,當中有些折子保留得不夠完整。再者,其中有些更是移植劇目。今次西秦戲所選演的《斬鄭恩》、《劉錫訓子》、《轅門罪子》,都是西秦戲的著名傳統劇目。

  且讓我們以購票入場,欣賞劇藝作為對這個瀕危劇種的實際支持!

  〔二○一八年中國戲曲節導賞系列之三〕

  編者按:中國戲曲節由即日至八月十二日舉行,「西秦戲與傳統粵劇聯篇演出」定於八月三日至五日在高山劇場劇院演出三場,門票正於城市售票網發售。節目查詢:二二六八七三二五,或瀏覽康文署網址:www.cof.gov.h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