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時間的感召/陳劍梅

時間:2018-05-15 03:15:54來源:大公網

  我的新書中文版原為我留英時寫作的博士論文,翻譯為中文後,被納入港大朱耀偉教授(香港大學文學院香港研究教授)主編的《文化香港叢書》,感恩。謝謝呂大樂教授(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社會學教授)為我寫序;文潔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人文學講座教授)及李小良教授(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兼任教授)推薦我書。我書的項目研究涉近五十部香港電影,分析橫跨兩個世紀,看不同年代香港挪用西方黑色電影元素的各種情況及特色。為何我在新書發布會上只邀請了張婉婷導演與我雙雙特別談論《玻璃之城》呢?

  《玻璃之城》首先令我對一系列近代香港電影產生好奇。電影首輪放映時正藉九七政權交接,我看罷結束時的一個凝鏡,百感交集,感覺電影與觀眾的關係在九七前後變化了。我在新書發布會上告訴張導演,由當年一個鏡頭開始,這項研究今天成為一本書了,我們真的絕不能忽視香港電影文化。

  究竟《玻璃之城》如何透過黑色電影的氛圍,引起觀眾意識到電影的時間因素,進而帶來莫可明狀的悲傷? 電影一開始,主角便死去,沒有佔據任何電影主線中的時間,沒有抗辯的機會。阿巴斯(Ackbar Abbas)認為,時間是一個概念,就是一個序列的「現在」(a series of 「nows」),時間軸上只有「現在」,我們只能不斷地立刻確認「現在」的存在,「過去」從來不能存留。我認為,我們應該探討「現在」那種尚未完全得以展現的特性,才能更準確地分析九七前後香港電影究竟曾經如何有助於觀眾協商文化身份。電影在閃回及穿梭不同歷史歲月時,「現在」地引起物是人非的感覺,引起觀眾的共鳴。電影從引導觀眾自況身世到自省,觀眾得以重新解讀電影的意義,過程不減虛擬文本能帶給觀眾的娛樂性。大家若有興趣重看一些香港主流電影,可能亦會有新發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