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京觀葛飾北齋和梵高特展有感/王 加

時間:2018-05-15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北齋展」與「梵高展」的海報暗藏日本人民族自豪感/作者供圖

  去年年底,一部梵高主題的《至愛梵高》(港譯:情謎梵高)意料之中地掀起了一股「梵高熱」。而在日本東京,恰好有一個梵高主題特展趕上了這股浪潮。十二月初的東京之行,專程前去看了兩個頗有意思的繪畫特展:一個是國立西洋美術館舉辦的「北齋與日本主義—Hokusai對西方的衝擊」(以下簡稱「北齋展」),另一個就是東京都美術館的「流轉的日本之夢」梵高特展(以下簡稱「梵高展」)。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展覽,卻將日本人深埋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展露無遺。

  從策展的角度而言,兩個特展無疑都是極為成功的。北齋展勝在展品多、幕後大量的學術研究及製作精良的展陳設計。展覽不僅全方位展示了被西方譽為「最偉大日本畫家」的葛飾北齋作為民間畫師多元且生動的藝術創造;更是通過葛飾北齋的真跡、手稿或印刷品與諸多借展的西方印象派大師作品進行對比陳列,進而凸顯這位高壽的日本民間繪畫巨匠對西方美術,尤其是對印象派繪畫的影響。反觀梵高展,則贏在以質取勝和藝術家本人感人至深的日本情結。即便是對於接觸西畫更早,受眾群體更為廣泛的日本藝術愛好者而言,鑒於梵高作品如今高昂的價格(市場拍賣價格,運輸費和保險費),能夠足不出國欣賞到近四十幅梵高真跡也屬首次。

  一八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梵高英年早逝,在他逝世三十年之後的一九二○至一九三○年期間,「梵高熱」開始在日本蔓延擴散,很多日本旅行者源源不斷地專程前往梵高居住的奧維爾小鎮去找尋他生命的痕跡和他「眼中的日本」。日本人推崇梵高並以他為傲,源於他發自心底對日本藝術和文化的熱愛,並將這份愛通過畫筆描繪了下來。在東京舉辦梵高大展,名為「流轉的日本之夢」,這個主題在東京展出,恰如其分,頗有種讓梵高圓夢之感。

  梵高展以藝術家筆下最具代表性的黃色和天藍色為主,代表他腦海中的日本印象;輔以濃郁的莧紅色和紫色,讓整個展牆和梵高真跡間的色彩關係豐富且和諧。他一次都沒有去過日本,自然也從未真正地感受日本;他所有對日本的認知都來自於他對浮世繪版畫和日本工藝品的印象,甚至認為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等同於日本。一八八八年二月二十日,他在搬離巴黎前往充滿陽光、心神嚮往的阿爾勒小城時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前往阿爾勒的旅途上我沿路都非常激動,那種澎湃的感覺還記憶猶新,我雀躍不已而不斷自問,日本快到了嗎,要快到了嗎,開心得像一個孩子」。他覺得阿爾勒就是他心中日本的樣子,無論是陽光、色彩還是雪景。他甚至將自己的卧室都參照日式簡樸風格來布置,能將他那幅最著名的《卧室》從阿姆斯特丹借到東京進行展出,完全要歸功於梵高本人對日式文化的情有獨鍾。

  出於對浮世繪藝術的鍾愛,梵高臨摹了不少浮世繪名家的作品。特展那頗具浮世繪風格的宣傳海報便是出自他本人之手,這幅《花魁》乃是臨摹自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繪師溪齋英泉的美人畫《身穿雲龍打掛的花魁》。梵高完全臨摹了《花魁》中的主人公,但在裝飾部分將很多浮世繪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如竹子、荷葉、青蛙、蓮花、仙鶴、漁船等拼接在一起,如此豐富的色彩組合顯然更符合他的審美,比原作更為鮮艷靚麗。除了《花魁》,梵高還將歌川廣重的《大橋安宅驟雨》和《龜戶梅屋舖》臨摹成自己的《雨中的大橋》和《開花的梅樹》。遺憾的是,這兩幅臨摹作品並未參展,僅展出了歌川廣重的兩幅版畫原作。

  在初始臨摹階段過後,梵高開始將日式元素「移植」到自己的創作中。展出的一幅《播種者》頗具代表性,畫中的人物造型向米勒着名的《播種者》致意;構圖則是參照歌川廣重的《龜戶梅屋舖》,用近景誇張的巨大樹幹將畫面一分為二;再加入自己標誌性的明快色彩和亮黃色烈日,梵高版《播種者》巧妙地將西方寫實主義,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融合在一起,成為了他的個人獨創。

  他喜愛描繪鳶尾花和夾竹桃,因為他認為這些經常出現在浮世繪中的花卉植物代表日本。他筆下的《鳶尾花》和《夾竹桃》,受浮世繪影響在近景描繪樹木軀幹的風景畫《橄欖園》和《楊樹林中的二人》,以及將根據浮世繪動植物圖譜所臨摹的蝴蝶所加入的花卉畫都在展覽中展出,日本浮世繪文化對他的影響確實滲透到了不同層面的個人藝術表現當中。

  和梵高展基於真實史料所呈現出的清晰的影響脈絡相比,看罷北齋展的感受若用二字概括,那就是「牽強」。誠然,日本浮世繪對西方印象派多位藝術家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