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一百二十年華誕,同學們相約回校賀壽。熱心的同班同學早就操心為五湖四海回歸的同學預訂酒店。想不到學校附近的中價酒店(一晚五百元左右)早就被更熱心的歷屆校友訂光,他們一年前就已出手了。實在佩服他們的預測及動手的迅速。
在附近的酒店住下,見年齡大的稱「學長學姐」,年齡輕的喊「學弟學妹」,一準沒錯!
慕名而來或來看熱鬧的外人也多,故母校的保安驗證向來都嚴。出入師生要憑學生證或教師證,回校參加校慶的校友要出示校友證或畢業證書。
就這樣還有不少混進校園的遊人。
母校名聲在外,過去不設防時,學校成了外地旅遊團必到的景點,教學秩序也大受影響。
一百二十年的學校,為今天各行業的精英和普通勞動者孕育了豐富的精神家園。學生的青春曾在此安放,牢記校訓「兼容並包,思想自由」從這裏出發,走向中國和世界各地,走向自己的人生。
今天大家聚首,老的是為向母校匯報成績,年輕的是為向母校領取繼續發奮的動力。每個人的心裏,都感恩母校的培育。
校方為迎接紀念一百二十年校慶盛會,印發了紀念郵票,派發了紀念品,還在校園各方位設立了高高低低的縷雕飾屏供照相,那些屏的關鍵字都是母校芳名。
北京正是春色無限,母校更是滿目春光。著名的未名湖畔春風吹拂,碧水盪漾。我們在校園流連散步,找尋當年舊地,陳說青春往事,良久不捨離去。正是:處處花紅柳正綠,一草一木總關情。
飯店酒樓也都被各屆校友訂滿。找不到座位的可移步到校園食堂。食堂管理已電子化。那天老同學帶去嘗味,我要了半個紅燒豆腐,半個炒豆牙,二兩米飯,滿滿一盤子。一刷卡,一塊七人民幣。窮學生吃得起。老同學一定要我吃點葷的,買了五塊炸帶魚和半份炒鮮筍,六塊五人民幣。窮學生也吃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