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書法家可以不寫字嗎?\鄧寶劍

時間:2018-05-10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在所有的空間藝術之中,書法是最能呈現時間的節奏感的。這種空間造型中的時間感,也可稱為「形」中之「勢」。前人論書,有筆勢和體勢之說。筆勢是點畫所體現的動感,而體勢是字形所呈現的運動態勢。其實,整個作品的布局也能夠呈現運動的態勢。在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層面,皆有勢呈現於其中。結體之勢和章法之勢是由造型所暗示的某種運動趨勢造成的,比如某個字形向左、向右傾倒,或者頭重腳輕,便有不穩的動勢。這和繪畫有異曲同工之處,畫面中獵手引弓欲發的瞬間,搖搖欲墜的山石,疾風中之勁草,都蘊含了某種動勢。書法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筆勢,筆勢的產生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書寫的有序性,二是書寫的節奏感。

  在長期的書寫過程中,漢字逐漸形成了比較嚴格的筆順規則。面對一件書法作品,我們可以追溯作者的書寫順序,而對一幅繪畫而言,畫家究竟是從哪裏起筆,到哪裏結束,就很難判定了。

  懷素的《自敘帖》點畫飛動,變幻莫測,然而我們可以從頭至尾地還原懷素的書寫順序,並且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感受到他的書寫節奏。運筆之節奏感得益於書寫之有序性,如果沒有較為嚴格的筆順,懷素寫完一筆還要考慮接下來寫哪一筆,那種「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的迅疾之勢又從何而來?

  拋棄文字,書法從依附美變為純粹美,可以從觀念上啟發人們看重書寫形式自身的價值,而不是將欣賞的重點放在解讀語義上,但是,書法也因此變得單薄了。非文字書法可以在廣度上擴展書法藝術的邊界,但是很難在深度上有更強的表現力。拋棄文字,也就拋棄了文字的筆順,書法藝術形中有勢的特性反而很難表現出來。沒有了時序性和節奏感的作品其實不過是抽象畫,現有的種種非文字「書法」作品大多如此。創作非文字書法,必須重新塑造某種類似於筆順的時序性,並且充分展現書寫的節奏感,而這似乎還有探索的空間。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