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人做生意\阿濃

時間:2018-05-08 03:15:58來源:大公網

  兩位文化界朋友都曾在生意上有所作為,我看到他們經營的軌跡。

  首先他們搞的是文化業務─出版,這一瓣他們比較熟悉,也配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加上可以得到朋友的助力。供稿啦,宣傳啦,造勢啦。啟步不容易,摸着石頭過河,要緊是在短期內要擁有一百冊左右暢銷書,才可以維持出版社生存下去。所謂生存,基本狀況是有自己的社址,辦公室設備,一位文員。而文化界朋友自己身兼老闆、經理、總編、作者各職。

  腳步站穩了,業務開展了,社址擴張,增加了助編,聘請了業務代表,兼職送貨司機。要加強與學校聯繫,開始前往開書展,要請幾個臨時工幫手。送書上門,省下給書店的折扣。一些與宣傳配合的活動要搞了,作家講座,寫作或講故事比賽……

  在經濟狀況向好時,出版方針起了改變。不光是向名家約稿了,開始培植新人。為他們出版處女作,不少打響了名頭。一些擺明會蝕的書也有了出版機會,包括劇本、新詩。為文化作出了貢獻,有賺有蝕可以少交稅。出版社聲譽日隆,學校開綠燈,凡是他出版的書都放心採購。

  可惜世事難料,經濟狀況會逆轉,金融風暴、沙士疫情,閱讀風氣退潮……從一直以來的擴變為縮。大批印好的書囤積在貨倉裏。每年出版的新書屈指可數,靠賣舊書即是吃老本。唯望在當局鼓勵閱讀的政策下,出版社能重拾生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