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波蘭的蕭邦\白頭翁

時間:2018-05-08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蕭邦肖像\資料圖片

  走出華沙機場,晚霞中的華沙機場也漂亮,也秀美,像小鳥依人。但接我們的波蘭通訊社的朋友卻告訴我們:那是蕭邦機場。以蕭邦命名的飛機場。波蘭朋友那神態,那表情,那語調;那麼自豪,那麼自信,那麼神采飛揚。蕭邦……

  波通訊的同仁們請我們去維斯瓦河畔吃地道的波蘭菜。館子不大,別致、雅靜、浪漫,不進門不知是飯館。館子的名字波蘭人直譯叫蕭邦琴房享受館,中國人直呼蕭邦飯店。青藤漫地,曲徑通幽,左側窗前,立着一座雕塑,看那綠鏽斑斑,可能有些歲月了,那是年輕時的蕭邦,而波通社的朋友十分友好地糾正我們,那是在華沙的蕭邦,用地道的中文說是蕭邦在華沙。

  我以前真沒留神過蕭邦的神態,趕快去補課,但看得我垂頭喪氣,蕭邦表情呆板,雙目無神,說他在深思不如言其在假寐;說其充滿深沉的憂鬱,不如言其迷惘無望;濃密的頭髮,看不出神采飄逸。波蘭朋友一直興致勃勃地站在我身邊,一臉燦爛,一臉希望,也一臉的喜悅,他為我能那麼認真地瞻仰蕭邦而驕傲,而自豪。這時候有位極漂亮極動人的「小洋娃娃」,靜靜地走到餐館後邊一架老式鋼琴邊,輕輕打開鋼琴蓋,一曲優美的鋼琴曲飄然而出。我連蒙帶猜地小心翼翼地說,是蕭邦的鋼琴曲吧?沒想到波蘭朋友皆大喜若狂,且興奮不已,齊聲誇讚我。讀懂蕭邦就讀懂了波蘭,了解波蘭,就要認識蕭邦,他們告訴我,那位小姑娘彈的鋼琴曲正是蕭邦七歲時創作的《G小調波羅乃茲》。華沙津基公園離我住得不遠,早晨雖然有些天陰雲重,但我們還是堅持去津基公園朝聖,那裏有蕭邦。

  蕭邦靜靜地側坐在那裏,手搭在膝上,扭頭彷彿在沉默,在構思,在默唱,在祈禱……風很大,把蕭邦的衣服吹得像旗幟,像風帆,像波浪,連他身旁的樹枝都被風吹得飛揚起來。蕭邦一頭捲曲的頭髮隨風飄動,年輕的蕭邦在深思?在思考?在憂鬱?在苦悶?他的眼睛似睜非睜,似閉非閉;他一臉無情,彷彿無思、無慮、無憂?蕭邦在這狂風掠面之晨孤零零地坐在樹之下究竟在想什麼?憂什麼?恨什麼?我越看那張生動、朝氣、天才、漂亮的臉,越覺得他和中國的冼星海怎麼那麼像,讓我驚訝的是冼星海死了,許多人都對那張年輕充滿才氣的臉變得陌生起來,而蕭邦不是,波蘭人無時無刻不在懷念那位天才的年輕人,我回過頭一看,蕭邦肖像的周圍無聲地坐滿了人,有白髮蒼蒼的歲月老人,也有天真幼稚的兒童,在津基公園蕭邦雕塑的階梯石台階上滿滿地坐着數不清的人,波蘭人心目中的蕭邦,波蘭的蕭邦。

  蕭邦是天才,是神童,是波蘭人的驕傲,也是波蘭人心目中不落的「星」。幾乎每一個波蘭人都會講出一個又一個蕭邦天才的故事。

  蕭邦小時候,有一次坐在鋼琴旁邊靜靜地聽着媽媽彈琴,他聽得很入神,也很在行。中國有句俗語叫「外行聽熱鬧,內行聽門道」,小蕭邦的父母也認為他是聽熱鬧。誰都沒想到,快要入睡時,小蕭邦竟然爬到鋼琴旁彈奏起媽媽彈奏的那首鋼琴曲,那是巴赫的《音樂的奉獻》,媽媽爸爸全驚呆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媽媽顫抖地說,真的,真的彈得比我好。那年蕭邦到底有多大?波蘭人也眾口不一,有說四歲,有說五歲,也有說三歲多。但可以肯定的,從六歲開始,蕭邦開始跟華沙著名的鋼琴家茲維尼學習。茲維尼常常望着小蕭邦會心地微笑,小蕭邦的天賦和敏感,勤奮和刻苦讓茲維尼感到,他正在教音樂界未來的大師,他的成就將遠遠超過自己,超越所有人。

  蕭邦不僅僅依靠天賦贏得生前身後名,幾乎所有的波蘭人都會挺起大拇指告訴你,蕭邦有波蘭人的氣質,波蘭人的精神,波蘭人的性格。為了彈鋼琴,為了把手指間的間距擴大,蕭邦每晚悄悄地把木塞子夾在手指縫中間才入睡,以致半夜醒來,痛得他伏枕大哭。那時候他還是個孩子,一個學齡前兒童,但小蕭邦默默地忍受着,他不把這件「自己的加課」告訴老師,也不告訴爸爸媽媽。堅強的孩子,讓人敬佩的孩子!

  蕭邦的故居離沙華大約五六十公里,開車一路西行,那小鎮中國人叫起來也拗口:熱拉佐瓦.沃拉,一八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蕭邦就誕生在這裏。

  在蕭邦父母起居室掛着一幅典雅清秀的風景畫,畫的正是這個古老莊園當年的風貌,據說這是蕭邦孩時的即興畫,這也太神奇了,八歲的小蕭邦不但在音樂上有那麼高的天賦,難道在繪畫上也有這麼高的天分?我不太敢相信,當年同為八歲時齊白石因為畫成「四不像」讓父親把手掌打腫;梅蘭芳八歲學戲時因天分不足學不過關,他的先生不願再教,被趕出師門;中國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學戲時老師嫌其笨竟然用鐵杵把其肚子捅破;世上有天才,難有全才。但波蘭人堅信,那就是蕭邦兒童時繪的,並且堅信,如果當時有高師指點,蕭邦可能是歐洲最傑出的畫家,他在繪畫上的天賦與畢加索、莫奈相比,就像在音樂的創作上與李斯特相比。蕭邦是波蘭人民心中的紅太陽。

  在蕭邦起居室內掛的是蕭邦七歲創作的《G小調波羅乃茲》、十一歲的《A大調波羅乃茲》鋼琴曲。讓所有人都肅然起敬,讓所有人都無尚崇拜。

  蕭邦起居室有一架古老的「長頸鹿」豎式鋼琴,據說蕭邦的姐姐教弟弟學習時用過。有一次姐姐要考考弟弟,把弟弟的眼睛蒙上,弟弟歡快暢達地彈出了姐姐剛教的鋼琴曲,讓姐姐徹底折服。

  蕭邦挺奇怪的,從小很少笑,很少人見過蕭邦開懷大笑,他總是靜靜的,似乎永遠在沉默,在思考,甚至小小的年紀就有些憂鬱。波通社的朋友說,那正是我們波蘭人的性格內核。

  蕭邦童年得志,幼年成才,少年就幾乎紅遍波蘭。八歲首登華沙大劇場演出,轟動整個華沙,成為華沙爆炒的新聞。讚美蕭邦是「我們波蘭的莫扎特」。

  蕭邦十歲時,世界著名的女歌唱家卡塔琳娜夫人專門聽蕭邦的演奏,這位當時紅遍歐洲的巨星由衷地說蕭邦是不平凡的天才,她要讓世界認識他,並贈給蕭邦一塊金表。當蕭邦十二歲時,他的老師茲維尼對蕭邦的父親說:「我已沒有東西可教他了。」十四歲時,蕭邦從師於華沙音樂學院院長愛爾斯納。愛爾斯納曾預言他的學生:「他的才能是十分不同於別人的,有一天他的成就會驚動全球。」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