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秉德銘記伯父周恩來當年制定的家規\作者供圖
周秉德大姐和我緣起自二○○二年北京的一個聚會—那年我正重新籌拍電影《決戰一江山》,這部歷史電影中的靈魂人物張愛萍將軍,他兒子張堅大哥和好些新四軍後人經常要為我講述一番當年的種種,補習一下中國近代史。
其中一晚會議後,迎來了周秉德大姐—親切友善的她,將她剛編著出版的書《我的伯父周恩來》送給我們每人一本,更親筆寫上鼓勵語句,我隨即翻看幾段章節,就跟周大姐談起了她尊敬的伯父—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
雖然初認識周大姐,但她的熱誠、率直及隨和,很快就讓我這位晚輩與之熟絡起來。
周大姐以她作為侄女的筆觸書寫,讓我們看到周總理家庭生活中的一面,也有她小時候入住中南海西花廳和周總理、鄧大姐一起的溫馨片段,書中細節使人更深切體會到周總理廉潔自律、大公無私和一生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我問周大姐,可否將書本在香港出繁體字版?爽朗的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而這機會也開啟了我與周大姐間十多年的情誼!
此後,我們在京、港一起合作舉行了周總理生平事跡展、美國人眼中的周恩來大型圖片展、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非洲五十周年大型圖片展等;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大愛無邊」和「中國夢」音樂會;攝製紀實片《感恩東來愛香江》和籌備周總理的系列電影、電視劇……亦師亦友的周大姐一直從旁指導,給予我不少寶貴意見。
周大姐是資深的傳媒前輩,跟我這讀大眾傳播的很投緣。她凝聚力特別強,每次活動,總會請來很多她兒時的好友或專家,像李敏大姐、劉愛琴大姐、高振普將軍、錢嘉棟前輩、紀東將軍、羅援將軍、廖心文大姐等,他們見識廣博但作風低調,親切謙和而穿着樸實,舉手投足皆流露出先輩們的循循善誘,令人敬仰!
感恩這十多年有機會舉辦了這許多有關周總理的活動,讓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待人接物之道,也更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歷史。
二○一八年適逢周總理一百二十周年誕辰,各地展開連串紀念活動。年過八十的周大姐,依舊開朗健談,行動敏捷,在全國各地出席了二十多場相關紀念活動,其中也包括了目前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為期四天的大型展覽。
每次展覽和音樂會,甚至紀實片內容,我們總會突出至今仍讓周大姐銘記於心的「周恩來、鄧穎超家規」:
一、晚輩不能丟下工作專程進京看望;
二、外地親屬進京看望,一律住在國務院招待所,住宿費我們支付;
三、一律到國務院機關食堂排隊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費,沒工作的我們代付;
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購票入場,不得享用招待券;
五、不許請客送禮;
六、不許動用公家車;
七、凡個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勞,自我服務;
八、生活要艱苦樸素;
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說出特有關係,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讀着這些家規,讓人自然而然地想起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紀念周總理一百二十周年的座談會上說:「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
周恩來總理是我們學習的永遠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