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亞太區通脹下行壓力增

時間:2018-05-07 03:16:05來源:大公網

  圖:日本對網購的接受程度愈來愈普及,高盛指網購價格對日本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已構成下行壓力/資料圖片

  全球電子商務潮流沒有消退跡象,亞洲地區網購潮愈來愈熱,今年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營收料高達1.74萬億美元(約13.57萬億港元),佔整體零售銷售約18%,到2021年網購料增近一倍至3.3萬億美元(約25.74萬億港元)。然而,網購盛行令到亞洲各央行決策者需要重新評估通脹,高盛經濟學家認為,網購價格對日本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構成下行壓力。不過,若貿易戰風險升級,各國央行要面對新難題,就是通脹可能失控。/大公報記者 鄭芸央

  亞洲的網購風氣不下於美國,經濟學家認為,亞洲的決策官員需要重新檢討衡量物價的方法,以往依賴一籃子商品的店內成本衡量物價的傳統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事實上,部分亞洲國家的決策部門,已經調整衡量通脹方法;韓國的統計局增加其對網購產品數量的調查,印度正在研究將網購銷售納入通脹指數,日本成立工作小組加強收集網購數據;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研究網購定價效應。

  網購銷售到2021年料翻倍

  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在網上尋找價錢最優惠貨品,意味對物價造成抑制作用,這對於全球央行及決策官員實現通脹目標更加困難,這或許解釋到,雖然全球經濟由2011年以來普遍同步增長,而增長步伐也有加快,但通脹卻一直達不到目標的原因。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曾經表示,如何在貨幣政策中解釋這問題是一個重要議題,他關注的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多於人工智能和機械人。

  根據eMarketer的資料顯示,預計今年亞太地區的電子商務營收達到1.74萬億美元,佔整體零售銷售約18%,到2021年網購料增近一倍至3.3萬億美元。網購零售加快在亞洲擴充業務,外媒上月引述消息人士稱,eBay與日本電子商務網Qoo10接近達成合作交易。日本統計局官員承認,在追上消費者開支行為轉變方面是個挑戰,已努力改進對網購評估。

  有經濟學者認為,網購將會成為帶動通脹趨勢的主力,影響力超過商品、食品和天氣等因素,網購、科技、人工智能對壓低交易成本的效應愈來愈大,電子商務市場的劇烈競爭已經導致價格快速下滑。高盛指出,日本對網購的接受程度愈來愈普及,日本央行實現通脹目標遇到障礙。

  高盛日本經濟學家報告、麻省理工學院Billion Prices數據顯示,日本的網購價格較實體店平約13%。高盛表示,雖然日本在電子商務及使用網購數據計算通脹方面都滯後,但隨着漸漸追上,最終都會轉向較低的網購價格,導致通脹水平降低,為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構成下行壓力。然而,中美貿易衝突令到全球不安,有經濟學家擔心,一旦爆發貿易戰,通脹恐會失控急升,各國決策官員和央行在通脹問題上挑戰更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