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漂向某方/大 千

時間:2018-05-07 03:16:05來源:大公網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和中國台灣歌手王力宏合唱了一首《漂向北方》,說的是「北漂」故事。「漂向北方,別問我家鄉,高聳古老的城牆,擋不住憂傷。」輕描淡寫的一句歌詞,卻道出了多少「北漂」的心聲。

  一個地名,加一個「漂」字,就組合成了一個新詞,用來形容某一群在某地打拚的外鄉人。「北漂」漂在北京,「港漂」漂在香港。「漂向北方」和「漂向南方」,這兩群人最為常見。人口流動是尋常事,北京和香港,相對於很多「漂」的家鄉,有更好的資源和機會。於是,「也許會過得更好」這一念想,驅動着更多人離開家鄉,漂向他方。

  八十後、九十後,乃至之後的零零後,是習慣漂泊的一代年輕人,而且,年齡越小,漂向遠方的機率越大,因為他們的父輩會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去到資源更好的地方。「你們這些城裏的孩子,已經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二代』,而我們,卻要為自己的孩子,奮鬥一個城裏的戶口。」大學時,有來自農村的同學這樣說。

  於是他們畢業後,漂在香港,漂在廣州,漂在北京,幾年拚搏,買了房,落了戶,生了娃。他們的孩子,成為了「漂二代」,這些出生就握着城市戶口或特區護照的孩子,在求學或搵工路上,不少會跨出國門,漂向地球的另一邊。

  我們的父輩總在為我們創造更好的條件,我們前仆後繼地漂向某方。對於很多人來說,「居無定所」是一個令人恐懼的狀態,無根的浮萍,無腳的飛鳥,似乎總有那麼幾分不確定性。但對於「漂一族」而言,「漂」是一種積極的狀態,它代表着成長和無限的可能性。

  一旦某天「漂」不動了,可以停下來,停靠在某地,或者回到家鄉,陪伴父母,養兒育女,等待他們長大,開啟新的「漂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