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身體不太好,常常要吃藥,於是又有很多關於藥的問題:為什麼我已經滿肚子咖啡、切雞米粉、馬粒糕,但就是送藥一刻,非要換一杯白開水不可呢?究竟一天三次,又或一天四次的「一天」是以二十四小時計算,還是只算非睡眠時間呢?為什麼藥水這人工化學物,一定要有味的呢?
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世界上還有藥水這東西存在呢?尤其,那小時候退燒用的粉紅色「藥水」,事實上,它也不是藥水,而是「藥糊」,稠黏到不行。每次吃這藥糊,燒總算是退了,但噁心半天,要不就是一喝下,我就吐,連同剛吞下的藥都吐出來,吃了藥,也是白吃。
因此,我喜歡中藥。如果非要吃藥的話,我吃中藥。
吃中藥,很好。我不是要說那些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大道理,而是吃中藥,很「方便」。首先,吃中藥,每天只喝一次,如果要翻煲,就也是兩次罷了,而無論是一次還是兩次,總之你喝藥的時間是沒有給規定的。因此,我就不容易錯過吃藥了。
其次,吃中藥,又好不方便,而我很享受這不方便。作為一個在二十世紀末出生,接受所謂西方教育長大的小孩來說,我不懂得(與不願意學習)煲中藥,是相當(自以為是的)合理,又因為這相當合理的理由,我媽總是會代勞煲藥。
記得有一次,還是大學住宿時期,好像是十月份的日子,學生活動很多,天天開會。我已經好幾個星期沒有回老家,而且又病了。母親在電話中得悉後,便「偷偷地」給我煲了藥,然後跟父親又「偷偷地」一起來到了我宿舍,到了宿舍樓下才告訴我,說給我送藥來了。我嚇了一跳,走到樓下,接過中藥,說了聲「多謝」,然後父親又說了聲「走了」。然後,他們就真的回家了。那時,是晚上十時多,他們回家又要花上一個小時。
回到房間,我打開暖水瓶,一口渴下藥湯,喝下了一口的甜?才不是!苦苦苦,苦到不行,藥裏面有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