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孫西(左)與張國良對談茶產業發展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報道:適逢成立十周年,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日前舉行「茶敘十載情——共赴新時代」茶宴,該協會會長楊孫西、執行會長張國良及秘書長劉偉忠以茶會友,並分享中國茶文化及茶產業發展。
活動開始前,楊孫西接受記者採訪,介紹其私人茶館的「內涵」。他笑稱,茶館有三四層活動空間,基本不對外開放,多數用於協會會員內部聚會。「得益於近年公廈改建商貿區,茶館亦是從工廈活化而成,暫時以茶文化交流為主,計劃擴展為喝茶喝咖啡,中西餐兼備的多用途空間。」他續道,茶館內有小型的製茶工廠、多個藏茶庫及不同風格的茶室。茶館古色古香,牆上掛滿書畫作品,皆為他的私人收藏,還有他親自題寫的書法。楊孫西認為,中國茶文化起於書畫,古詩詞中很多與茶相關,茶館旨在以茶會友,以字會友。
楊孫西是愛茶之人,他表示每天都喝茶,不同時段喝不同的茶;早上起來喝武夷山岩茶,中午喝綠茶,可解工作壓力及下火,下午喝港式奶茶,因為紅茶可提神醒腦。
茶宴中,楊孫西與張國良對談茶產業發展。楊孫西表示,隨着國家「一帶一路」,中國茶產業發展也進入新時代,茶文化得以更加直接的發展和宣揚。張國良說,全世界約有一百六十多個國家,三十多億人喝茶;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有一百七十多個,這說明主流國家都在喝茶。中國是產茶大國,年產量為三百萬噸,居世界首位,然而人均喝茶最多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喝茶三千一百七十克,一千二百五十杯,是中國人均喝茶的五倍多。中國人均喝茶為五百六十六克,其中以廣東人喝茶最多,每年人均一千克,珠三角人均喝茶則超過兩千克。香港到處皆是茶樓,人均喝茶量高於珠三角地區。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卻缺國際品牌,標準化水平低。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將深根香港,放眼全世界,相信能進一步弘揚茶文化。
圖: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