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學策劃/楊勁松

時間:2018-04-27 03:16:13來源:大公網

  在廣州與蘇童、嚴歌苓同獲獎的還有散文家周曉楓,她曾是張藝謀電影的文學策劃。我是電影《芳華》的文學策劃,很多人曾問我這到底是做什麼具體工作的。其實,這並非什麼新鮮的電影創作職位。

  從小說與舞台劇改編成電影,這是大眾電影創作與生產的主要渠道,早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都是以各地電影製片廠的企業模式生產電影,文學策劃,就是原電影製片廠裏的文學劇本部,為電影發現可改編的文學作品、組織編劇改編,並溝通作家、編劇與導演這三者間的創作關係。那時的電影廠設在北京、上海、長春、西安、成都等省會、直轄市,都設有現在賓館功能的招待所,請參與電影創作的作家、編劇住到電影廠自己的招待所裏專心創作,陪同的都是文學部的編劇們。二十多年前,中國各地電影製片廠改制並解體,中國電影走向了民營資本生產為主,將此傳統傳承下來的是張藝謀。

  從《紅高粱》改編莫言原著開始,他就陸續改編蘇童、余華等小說,成就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着》等經典。當年張藝謀的文學策劃是作家與編劇王斌,他為張導出任文學策劃達十六年,直到《滿城盡帶黃金甲》。王老師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活動能力,接替他工作的周曉楓則一直低調,為張藝謀電影忙碌同時,她堅持筆耕,《上帝的隱語》、《有如候鳥》等佳作頻出,成為近年中國散文家的代表。

  承蒙馮小剛導演厚愛與嚴歌苓老師信任,我出任了《芳華》電影的文學策劃,在劇組及發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該片在內地票房近十五億元人民幣,這是近年唯一有文學策劃的改編自當代文學的高票房電影。中國電影,正回歸文學初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