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降龍掌怎譯?/耶 生

時間:2018-04-27 03:16:12來源:大公網

  降龍十八掌,最新的英譯本譯成「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譯得很準繩,但略欠招式名的獨特魅力,且沒有氣勢。to defeat dragon,外國人會否問,那麼,能否斬妖除魔殺人?

  這是文化差異、文字差異。降龍二字,不是to defeat dragon那麼簡單。降,是降伏,降伏一條龍,不單要defeat牠,也不是要殺死牠,而是打敗牠之後,要牠投降,要牠順服,又或要掌握牠的生死、自由,像如來佛祖把孫悟空壓在五指山,就是降伏。這不是defeat就算,還有許多深層的、心領神會的意義,如果用defeat,不如用surrender。

  其實降龍是否真的是降伏一條龍,也說不得準。書中沒有解釋過,反而是靠電視電影的畫面和主角的讀音讓我們有這看法。如果降龍是指十八羅漢之中的降龍羅漢呢?那翻譯就完全不一樣。如果那不是「杭」龍,而是讀下降的「降」呢?那就是天空降下一條龍了。不過,我之前都說過,降伏,比較合理。

  十八掌,譯者譯成the 18 palm attacks,也沒有太多選擇。如果作者大膽一點,乾脆刪去to defeat dragon,也許會更好,招式名稱簡潔響亮才有氣勢,而dragon可以出現在每一掌的名稱,如「亢龍有悔」譯成Dragon Regret、「飛龍在天」譯成Flying Dragon,仍然照顧到龍的味道。

  只是,降龍十八掌那些《易經》的內涵,譯者會怎樣處理?「亢龍有悔」,最重要要那個「悔」字,洪七公跟郭靖是這樣說的:「這一招叫作『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只求剛猛迅捷,亢奮凌厲,只要有幾百斤蠻力,誰都會使了……『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哪一天你領會到了這『悔』的味道,這一招就算是學會了三成。」發招時用十分力,留在自身有二十分力,箇中的奧妙,怎樣告訴外國人?

  金庸小說,從來都不只一部小說,那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如果只譯成一部《魔戒》,其實只是輕撫着很表面的一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