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街的那家老布店,我一直不知如何描述它的形態。有時,它就像一個拒絕潮水沖捲的鸚鵡螺,安靜地躲在歲月之海的岸邊,以一把金色的海沙掩住久遠的心事和美麗的花紋,我們很難確切地知道,它到底在回憶,在傾聽,還是在等待……
店舖不大,總共二十平米的樣子,卻層層疊疊地裝滿了往昔歲月。靠西牆最裏端的那些布匹都是五十年前最流行的各色純棉印花細布,艷麗的色彩和豐富的圖案,酷似那個年代燃燒在人們內心的嚮往;往外一些,是四十年前人們鍾愛的彩色綢緞和大花棉布,誇張的花朵和色調洋溢着久違的奔放、浪漫氣息……
從早到晚,布店的主人就如他安靜的店舖一樣,不聲不響,不離不棄地守着一匹匹摺疊整齊的過往,守着這片獨立於歲月之外的小小光陰,等待着那些命裏注定的客人,突然或如約而至。
來老布店的人,多數人過中年。一把滄桑,滿面風塵,但眉宇間卻殘存着隱約的夢想,雙腳一邁過門檻,眼裏立即就放射出孩童般爛漫的光彩。當然,也有一些無「舊」可懷的年輕人經常光顧,他們是把復古當作時尚來追逐的一群。曾有科學家推斷,時間的形態是一個閉合的圓環,看來與時間有關的時代和時尚也是環形的,總有一天,會從當下流行到從前去。
於是,布店的老闆就不忍心再把顧客當作一般的買賣對象,手中一把被歲月磨得精光鋥亮的竹尺,緊貼着光滑細膩的布面,跳來折去,自然而然也就留足了人情的馳度。他在用尺子專注地量着布,旁邊的人卻在悄悄地量着他的心。
我和來布店的很多人一樣,並不是非要買點兒什麼,有時只是看看,借助這小小的時間之窗,打望一下時間深處的往事—那一年,那一天,誰誰就是穿着這樣一條花裙子,飄然行在街上,牽引了多少孟浪少年追逐的目光;那一年,那一天,誰誰新婚,就穿了一身這種毛料的制服,典雅高貴得如同王子,一下引發了為期數年的時尚;誰誰鋪床的新婚喜被用的就是這種綢緞……
一場精神漫遊,如一駕跑野、跑瘋了的馬車,一往無前,還未及有一絲疲倦或興味索然的感覺,天色就悄悄地暗了下來。此時,小店裏的顧客盡散,喧鬧的西街卻再一次進入了喧鬧的高潮。
坐在小店裏靜觀西街,街上諸般的聲色、光電、氣味、行人,以及流過西街的幾千年時光,已恍兮惚兮成一種液態,一排跳蕩的光斑或一脈不息的流水,恣肆汪洋,浩浩湯湯。而西街之外,則是更加寬闊明亮的江濱北路,沿此路一直向前,便到達東海岸邊。
夜色掩映的海上,時有明亮的弧光一閃,然後隱去,因此,我彷彿看到了歲月運轉的神秘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