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情繫雞蛋仔/一 雯

時間:2018-04-27 03:15:52來源:大公網

  過幾天,我就要正式從這個家搬走了,這個住了快兩年的地方,佔據我港漂四年的一半。從沙田到紅磡,紅磡到觀塘,再到北角,下一站又會在哪裏呢?為了方便工作,已經搬過五六次家,每次搬家都是「傷筋動骨」。即使每次告誡自己租來的幾平方米房間不是真正的家,可是我早被一句「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洗腦。每搬到新房子,總是會不斷添置小物,盡量讓新房間溫馨如初。

  這兩年的北角蝸居記,嗜辣嗜甜嗜肉如命的我是依依不捨。遠近馳名的「小辣椒」、書局街上的糖水舖、青藏牛肉麵……加班放工時還開着的小食店,格仔餅、魚蛋燒賣,還有讓我百吃不厭的雞蛋仔,熱呼呼的一底,吃掉一天疲倦。

  雞蛋仔,大概是六十後至九十後都擁有的街頭美食回憶。不過,現在找十蚊港元一底雞蛋仔都甚艱難。那怎樣才算是最完美的雞蛋仔?外脆內軟?蛋香濃郁?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喜好和標準,今天的雞蛋仔,也不再單純只有蛋味,還有夾心的奶黃、奧利奧、紫薯、南瓜、開心果,總有人對新奇口味樂此不疲。

  北角到鰂魚涌一帶有兩家網紅雞蛋仔店,一家有紫薯、南瓜夾心,一家是傳統口味。後者離住處更近,我收妥行李,決定下樓再買一底犒勞自己。一粒入口,稍甜一點,少了點雞蛋仔該有的溫潤軟綿內涵,不再對味,也許是因一肚惆悵。

  一邊吃一邊漫步走回家,想起好友鍾怡,她常被我戲稱為「娜娜」——世界上另一個過上理想生活的我。鍾怡,人如其名「鍾意」,正在杭州經營服裝設計工作室,服裝系的她一畢業義無反顧地選擇去內地闖蕩。在別人眼中,她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奮不顧身何其幸福。

  四年前,我大學畢業後按照父母規劃好的路,來港讀商科碩士,一個他們認為有前途和錢途的專業。面對即將的擇業就業,我突然醒悟要自己作主。不顧父母的安排,我通過留學交流網站,租住在土生土長香港人鍾怡的家中,懵懵懂懂開始港漂生活,也結識了一生摯友。之後一年裏,我不時為工作落淚,煩惱要留港追尋自己的電影夢還是回老家接受父母安排的工作。鍾叔叔聽後,笑笑安慰道:「叔叔那代人沒讀過什麼書,十幾歲就進社會。為了生計,什麼工作都做,沒有所謂選擇,只有夠『搏』肯『捱』。試過一日打幾份工,抹黑起來去街市送貨,為了妻兒,窮則變,變則通。」他拍拍我肩膀:「你們讀這麼多書,有得選擇,那就選你想做的。」

  每當我和鍾怡遇到學業憂愁,鍾叔叔都會拿出材料、工具一邊開始做雞蛋仔,一邊說:「食啲甜嘢會開心,振作起來!」他總靜靜聽着「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我倆訴苦,抱怨那些在他看來雞毛蒜皮的瑣事。

  有時並非食物多美味,與誰一起吃的回憶卻讓人欲罷不能。對我來說,最美妙的還是記憶裏那底,鍾叔叔獨家手作的雞蛋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