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我被全家人稱為「老頑童」/徐貽聰

時間:2018-04-25 03:15:57來源:大公網

  在最近一次比較大型的家庭聚會上,後輩主持人代表全家頒予我「老頑童獎」,還有獎品,很高興,但也確實有點意外和感動。

  他們沒有說明為什麼給我這樣一項獎勵,但我明白,全家數十口人視我為「頑童」,主要是對我的敬重和對我日常行動的認可,還有對我的愛護和提醒。

  能在晚年被人,不論是家裏人,還是外人,視為「頑童」,應該有自身的具體表現。自己揣摩,我確實也有些想法和做法讓人覺得像是不聽話的孩童。對之,自己覺得可笑,但感到滿意,還有點「沾沾自喜」。

  我老了,因為已經進入「耄耋」,但我在承認老的同時,並不服老,仍然在不斷地思考問題,仍然在不斷地「發號施令」,仍然不斷地東跑西顛、國內外四處旅遊,仍然在做着經常寫作、參加會議、應邀講座等自己有餘力做的事情,甚至不顧家人的反對和醫生的勸告。當然,我並非是在故作姿態,更不是在無事生非。

  有幾個具體例子,或許能夠體現出我的「玩性」。

  近幾年,遇到我們家有人過生日,因為人口眾多,這樣的事情是經常有的,我不是一般地表示祝賀,而多是結合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和特點,發去「打油詩」或者「順口溜」,有讚揚、肯定,也有提示、批評,讓當事人既高興、感謝,又有思考、觸動。因為是通過「家庭微信群」發出的,對其他人也能起到提醒和啟示的作用。對我自己的生日,則充滿「童心、童思、童趣」,被很多人傳為笑談。許多老人害怕過生日,迴避過生日,而我卻每年都利用和尋找藉口過生日。為過八十歲生日,我就以家鄉和駐在地的習俗「慶九」為由,當然還有真正的生日,連續三年舉行家庭和朋友間慶祝聚會,每年還都搞或者接受邀請,舉辦、參加五、六次自己的「生日」活動,以既歡愉自己、又滿足家人和朋友的心願,只是一律謝絕壽禮、壽儀。類似的活動,別有洞天和情趣,每次都會讓我像孩童那樣,期盼和高興好幾天。

  我雖然離多數家人比較遠,但會每天通過不同方式了解家庭每個成員的動向及至情緒,常常會突然打電話給我覺得需要幫助或者提示的人,予以某種肯定、表揚、旁敲側擊,像是頑童所為,又有點即時效應,因為多會在歡快中產生積極的效果。

  最近發生的「違背醫生意願的旅行」,曾被家人批評,因為他們認為我這樣的「老頑童」舉動實在很不應該。這個故事的基本情況和結果已在《大公報》二○一八年三月二日刊出,不想贅敘。「故事」的簡單意思是,今年初我曾經拒絕了醫生要我住院的意見,而執意做了一次去國外的、約定並早就安排好了的長途旅行,被醫生不理解,還被許多朋友批評和「忠告」。當然,我自己並不認為那是純粹的「頑童」之舉,而是從自身的實際狀況和「諾必踐」信條出發做出的必要決定,雖然有一點「冒險」,好在結果是「皆大歡喜」。

  家人認為我是「老頑童」,可能有從近兩年我做的兩件事情裏產生的印象:一是我發起過舉辦「家庭在校生成就展」,還為此準備了獎品並專程從外地趕回家鄉頒獎;二是積極參與大家庭組織的「家庭在校生作品展示比賽」活動的進程和謝幕,從中體現我對兒童成長的關注和自己的未泯童心。

  我堅持認為,老年人需要有一顆「童心」,或者說,應該用一種平常、平凡、平和的心態對待年齡,對待生活,以展示和延續自己的生命。活得快樂,活得瀟灑,爭取活得有意義,應該是老年人的正常追求和義務。

  承認「老」,不怕「老」,老要有所為,是我的認識和理解。在繼續「老」下去的過程中,我會帶着「童心」,依然這樣去思考,這樣去行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