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品讀余華/舍 予

時間:2018-04-24 03:15:53來源:大公網

  年少的時候喜歡讀張愛玲,有年紀了才知道讀余華的好。或許有人會覺得他的文風太過尖銳,但經歷世間的沉浮紛擾之後,你才會知道,生活並不是充滿真善美的,還有負重前行。

  並不是要批評真善美的故事,只是覺得幸福美滿往往只存在童話故事,稍有缺憾的故事也會被人們賦予美好的希冀,比如小美人魚曾擁有短暫幸福,化身為泡沫還能被上天眷顧,變成天空的兒女。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往往只適合於十二歲以下的兒童的世界觀。

  年紀越大,閱歷越多,越難被圓滿無缺的結局憾動。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情越來越少,幻想了一百種未來生活的方向,但現實總會以第一百零一種姿態黑馬衝出。因為現實生活啊,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歷盡磨難加好事多磨就會等於Happy Ending的公式,公式兩邊會加加減減排列組合出各種形形色色意想不到的人生變數項,所以現實遠比簡化後的公式複雜的多。

  於是,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生活也會變得越複雜。

  還記得十八歲的時候,初讀余華的《活着》,心中猶如有一塊巨石堵住,拿不走,搬不動。我感嘆世界上怎會有如此倒楣到沒法再倒楣的傢伙!幸好是小說,但它又太過於真實,讓我驚覺,也許類似事情就是我們之中貧苦百姓生活遭遇的縮影。我一直如小白一樣未發覺,是因我很少關注、接觸社會最底層,完全沒空想像底層人民與困難的鬥爭和掙扎。馬太福音二十五章曾寫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三千年前的《聖經》既是如此一針見血,三千年後的我們依然如此生活,遵循這亙古不變的真理。

  十年後的如今,我強烈的意識到這世上的不幸多如牛毛,如蒲公英的種子一般散落在世界各地。這世上的幸福大抵相似,不幸卻各有不同。比如韓國《金福南殺人事件》裏的福南,一名弱女子在全島極端性別歧視的壓迫下經歷非人的待遇;比如伊朗《小鞋子》裏男孩,男孩把妹妹的鞋子弄丟,卻一直隱瞞事實,他知道一貧如洗的家庭再也負擔不了一雙新鞋而只能掐好時間和妹妹錯開穿同一雙鞋出門;比如印度的《貧民窟百萬富翁》,「百萬富翁」節目的十二道問題每一道都是小哥哥從兒時到青年悲慘經歷的回顧,縱然馬上就可以贏得勝利又會被強大的勢力拖回泥潭;比如美國的《當幸福來敲門》,失業的離婚男人帶着幼子漂泊在各個公共收養所,錯過每天的收容時間就只能露宿街頭;比如中國余華的《兄弟》,互為單親的組合家庭一反常態經歷了短暫的極致幸福,因一場偏頭痛和時代的變革致使一家四口支離破碎、天人永隔。

  走過十年,也讀了余華十年,我的內心也開始有了改變:十年前的我相信生活可能會越來越好,但也可能越來越差,這是每個階級的焦慮,我能做的是不斷強大內心、未雨綢繆的儲備、永不喪失對未來的信心,隨機應變才能遊刃有餘;如今的我則人認為予人玫瑰,固然手有餘香,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對於不幸能幫就幫。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大約就是這樣吧。

  生活永遠都有多於一千零一的不同模樣,或光鮮或陰暗,人生總要走下去,不戀過往,不懼將來,這才是余華筆下的真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