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北平的餑餑/陸小鹿

時間:2018-04-24 03:15:53來源:大公網

  寒食節前夕,北京老同學發給我一張「寒食十三絕」的圖片,是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十三樣寒食節涼食:艾窩窩、糖火燒、豌豆黃、焦圈、薩其馬、開口笑、薑汁排叉、硬面餑餑、饊子麻花、糖耳朵、螺絲轉、芝麻燒餅、糖卷粿。我逐個看過去,十三樣點心裏,我還有糖火燒和薑汁排叉沒有吃過。

  北京點心,素來是個聊不完的話題,文人筆下也常見它們的身影。讀梁實秋,我知道了花糕、翻毛月餅、藤蘿餅、缸爐;從唐魯孫那裏,我了解到了勒特條;老舍呢,為我們介紹了五毒餅;連素來一臉嚴肅的魯迅,在日記裏也留下數十條去稻香村買餅餌的記載……京派點心確實眼花繚亂,何以花樣如此繁多?梁實秋在一篇《北平的零食小販》裏一語道破:北平人饞。北平人之所以饞,有人說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弟子游手好閒的太多,閒就要生事,所以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擱在昔年,「饞」這個字絕對不是什麼好字,潛台詞影射好吃懶做。如今語境變遷,「饞」字倒變得越來越可愛。因為饞,生出遍嘗各地美食的心思,繼而對生活葆有不懈的興致,日子就值得期盼虎虎而有生氣了。

  老同學是熱心人,隔兩天,我收到一隻紙箱,除糖火燒和薑汁排叉外,她還給我快遞來了咯吱盒、牛舌餅,還有一盒來自稻香村的穀雨椿芽酥。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時節,北方的香椿樹頂芽初長,正是最嫩時期,所以,北方人有穀雨吃香椿的習俗。稻香村別出心裁,一年二十四個節氣,都做出對應的點心。這一盒椿芽酥,正是為穀雨節氣限量特製的。打開盒子,椿芽的香氣破餅而出,好香啊,我從來沒有聞到過這麼香氣襲人的餅,傻傻地坐在八顆椿芽酥前,聞了又聞。每顆椿芽酥上還畫有一棵綠色的小嫩芽,我便看了又看,喜歡啊。

  開心地將點心們從箱子裏一袋袋拿出來,裝進瓶瓶罐罐,每一樣取一個嘗嘗。有人說,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當我吃着這些自北京飛來的點心時,某個剎那恍惚覺得自己正站在北平的某間餑餑舖裏。老北京人管點心叫「餑餑」,賣點心的店舖就叫「餑餑舖」。一吃北京餑餑,北京就成了北平。穿越的感覺又奇妙又欣喜。

  這幾天,北平餑餑們在我的生活裏佔據了很多空間。我在班級群裏熱烈聊着餑餑,又在閨密群裏熱烈聊着餑餑,覺得自己生出了遍嘗北平餑餑的念頭,且有不懈的興致。閨密配合我,找了個鏈接發給我,我在那則鏈接裏又看到了很多沒有吃過的北平餑餑,其中有一款名字和顏值都令人驚艷,名叫孫尼額芬白糕。白色的糕上用果料點綴了一朵小紅花,毫無懸念,我的饞蟲又被勾起。我想,得抽個周末去趟北京呢,去富華齋餑餑舖裏吃個京味下午茶,點杯三清茶、孫尼額芬白糕、宮廷雙味芸豆卷、馬奶子糖沾、蘇子餅,哪怕吃不完帶了走,我願意像孩子那般對世界充滿好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