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數碼攝影技術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之後,就徹底顛覆了流行超過一個世紀的攝影概念。昔日人們無論如何意想不到,今天的攝影可以完全不用菲林,而且還可以即影即看到拍攝效果,不合心意的,按一個掣將之掉到垃圾桶就行,可以說完全不用成本。
不過,話得說回來,數碼攝影的發展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還記得筆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嘗試加入數碼攝影行列的時候,首先要面對的兩大難題,就是器材昂貴和照片解像度不及菲林。以前者而言,當時購置一部只有四百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已經要花上二千多元。如果要配置SD記憶卡,當時最大容量只有512MB,每張售價高達五百多元,假設每張照片的解像度預設為5MB,一張512卡就最多可以拍攝一百零二張照片。作為平時拍攝家庭照還可以,一旦碰上要到外地公幹或旅遊,這樣容量的記憶卡肯定無法應付,唯一辦法就是多買幾張,這樣就加重了拍攝成本,所以當時筆者身邊不少朋友依然投向菲林相機的懷抱。
隨着數碼科技的高速發展,到了千禧年代,數碼相機的售價已經大幅下調,而且解像度亦提升到一千萬像素以上。與菲林質素的差距越拉越近,花三四千元已經可以擁有一部高畫質的數碼相機,而且還有好使好用的變焦鏡頭,實現了「一機走天涯」的目標;至於記憶卡方面,價格和容量的變化就更大,1G和2G的容量相繼出現。到了今天,甚至出現了512G的SD記憶卡,雖然售價要千多元,但它的容量是512MB卡的一千倍。以此去作比較,就會覺得現今數碼攝影一點也不貴,更何況有關技術已經融入智能電話之中,人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舉機拍攝,普及程度完全超乎想像,攝影已經非攝影師的專利,這對於百多年前的相機發明人來說,會覺得唏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