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花窗創物 流光米蘭

時間:2018-04-21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展場一隅

  【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報道:南京設計師馬聰團隊的「花窗:文心創物」(Floral Window)展覽現正在「米蘭三年展」中舉行,展出「窗影流光」落地屏風組合、「朝錦」系列餐具、「玲瓏望月」茶具、「青衣」茶具、「漾」木紋金壺、倉頡椅、「似水流年」台屏、「拈花」屏風等十件作品,再現金銀箔、雙面繡、木紋金、漆器、木作、陶瓷等工藝。展期至明日。

  酷愛中國民間藝術的馬聰表示,這十件展品結合古老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審美,當刺繡、剔紅、金銀細工、陶藝等傳統民間手工藝表現東方園林、甲骨文、藻井、花窗、團扇、「莊周夢蝶」等當代中國的文化品格,這正是依然在中國人生活中生息着的「藝術」,更純粹地保持了藝術的本原。

  倉頡椅透上古靈光

  主展品「窗影流光」落地屏風組合,以太湖石為意象,運用中國水墨手繪、傳統手工雙面繡及現代光纖技術,用真絲、綃等材質,在APP的調控下,光纖明暗色彩變化,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生動展示中國園林以花窗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空間美感。

  一件由三片「甲骨文窗框」構成的倉頡椅,既富古老的厚重,又蘊現代的輕靈。該展品是由內地著名設計師速泰熙與馬聰設計。據速泰熙介紹,椅的造型取自中國山水畫的遠山,寓意「文化高峰」,坐面用透明有機玻璃彎曲而成,猶如一朵雲纏在山腰。

  速泰熙說,倉頡椅的設計配合展覽主題「花窗」,又名窗櫺的花窗。「引光通風」,用傳說中由倉頡創造的甲骨文取代窗櫺的花格,意喻其開啟文明曙光。「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同世界任何一種文字一樣,為人類脫離蠻荒。」

  倉頡椅兩側「窗櫺」上框前低後高呈弧形,如扶手。中部窗櫺無論正視側視,均上窄下寬,形成優美曲線,倚坐舒適。剖面呈扁三角形的「窗框」瘦勁挺秀,輕靈爽利,時尚前衛。框內疏密有致的甲骨文古老神秘,玄妙美麗。坐面由透明亞克力製作,色澤質感新銳,視覺效果極具現代氣息。

  「青衣」茶具婉轉優柔

  「青衣」紫砂茶具以著名的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工藝燒製,一壺四杯,杯底之形與中國園林花窗之形相似,杯沿如水波盪漾,以簡約現代的藝術設計傳遞出中國戲曲文化的韻致。

  這套壺的設計師為速泰熙、馬聰和作家畢飛宇,提樑取中國傳統京劇「青衣」角色甩動衣袖的經典動作為意向,挺拔中含柔婉。壺鈕取中國傳統京劇演員的經典眉眼妝容,傳遞出纏綿心意。壺身取水滴之形,俯看時,壺鈕與提樑相疊,如音符躍動。紫砂材質為中國宜興紫砂泥,經一千兩百度高溫燒製。

圖:馬聰團隊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