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Kooza》演出陣容來自近二十個國家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報道: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每齣戲都有一個如夢般的名字,今次的《Kooza》也不例外。「Kooza」出自梵語「Koza」,意為「箱子」、「大木箱」或「珍寶」。作為太陽劇團招牌巡演節目之一,《Kooza》於二○○七年在蒙特利爾首演,至今已踏足四十七個城市,逾五百萬觀眾觀看,現正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公演至六月三日。
排練認真令人驚嘆
幾日前,記者率先「潛入」標誌性黃藍馬戲帳篷,一探《Kooza》奧秘。雖然戲肉「死亡飛輪」(Wheel of Death)不在今次探訪環節中,還是讓人期待。在劇團人員Fred帶領下,首先來到觀眾席觀看兩個節目排練。激動人心的音樂響起,雜技「單人轉輪」(Cyr wheel)躍然台上。一名高大精壯的男演員在巨型金屬圈內旋轉,時而遊走在舞台邊緣,時而在台中央不停翻轉,時而就像快衝向觀眾席……雖然只是一個後備節目,演員的認真程度實在讓人驚嘆。
另一節目是四個演員在離地近十米的高空走鋼絲(High wire),他們在纖細的鋼線上踩單車,椅子上玩雜耍甚至劍擊。記者看着是驚心動魄,四個演員卻歡笑聲不斷,詼諧搞笑氣氛洋溢。
訪港前,《Kooza》先後在上海、北京、深圳駐場演出。助理藝術總監Chris Houston表示,《Kooza》是首次來中國巡演,該節目至今已上演十一年,劇情依舊沿用導演兼編劇David Shiner的最初版本。隨着科技的發展,演出會在舞美、服飾提升質量,整體上還是原汁原味。演出陣容包括近二十個國家五十名雜技演員、樂師、歌手,當中不少來自馬戲團世家。
已加入劇組四年半的Laura Kmetko,是雜技「大跳板」(Teeterboard Flyer)的主要演員。她說,每次演前大概花一小時化妝,每個演員都需自己化妝。「每個角色都有特定的妝容,每一個化妝步驟有實質的文件記錄,這都是由蒙特利爾總部設計師所設計,演員事先有化妝培訓。」
最貴服飾接近車價
佔地逾萬平方米的黃藍帳篷,就像一個小村落,應有盡有。記者接着來到健身房側一隅的服裝部,琳琅滿目的服飾井井有條擺放着,服裝部主管Greg Peyton正在縫紉機前忙碌着。據他介紹,今次巡演帶了逾三千件演出服飾,上台時會動用約一千二百件服裝、鞋子、帽子和假髮。他說:「所有服飾的設計和製作都在蒙特利爾的總部完成,我們負責保養和修補,同時提供化妝用品和技巧。在我身後的衣架只是備用的服裝,每個演員在其更衣間內自己保存兩套完整的服裝,我們負責每日從頭到尾檢查服飾,查缺補漏。」服飾多見金、紅和金屬元素,帶有濃濃的印度等亞洲元素。Greg展示劇中最貴的服飾,衣服全手工刺繡,配套的面具全手繪,整套服飾鑲有一千七百顆水晶,價值直逼一部車。「這套服飾是我最喜歡的,只在『骷髏群舞』中出現兩分半鐘,可以說是最貴的場景。舞台燈光一打,你就知一切都值得。」
除了精彩絕倫的雜技、炫目的舞美和服飾,坐在帳篷內睇戲也是一次難忘的體驗。Fred笑稱:「帳篷除了舞台、觀眾席、更衣間、服裝間,還有健身房、醫療室、廚房、洗衣間、廁所、紀念品店等。有時帳篷可能設在停車場,所以我們還會帶發電機,自給自足。」他補充道,帳篷需要九至十日裝好,三至七日調試設備,最後花三日拆卸。因此這次巡演隊伍約有一百二十人,逾八十個集裝箱。
門票現於www.asiaboxoffice.com/kooza發售。更多節目資訊可瀏覽www.cirquedusoleil.com/kooza。 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