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黛西札記\川內倫子:凝視平靜\李 夢

時間:2018-04-19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川內倫子的攝影作品關注日常生活細部 作者供圖

本周去日本旅行,臨時抱佛腳,找一些關於島國的書來看,其中便包括兩冊川內倫子的攝影集。這位與森山大道和荒木經唯一同入選IPAsia「最具影響力的十二位亞洲攝影師」的女藝術家,可說是「日系」淡雅攝影風格的開創者。她鏡頭中的人與風景看似平靜、恬淡,細想,卻頗有些「無聲勝有聲」的妙趣與深沉。

「日常」與「詩意」,是人們慣常用來評說這位四十二歲攝影師作品的關鍵詞。出生在日本賀滋縣的川內倫子,自小遠離繁忙擁擠的城市生活,從來不缺乏足夠的時間與耐心來觀察生活的細部。草叢上的蝴蝶、吹肥皂泡的小女孩,還有吃剩在盤中的西瓜皮與西瓜籽,成為她目光頻頻觸及的地方,而這些平凡到常常被人忽略的生活點滴,也成為她鏡頭中別致的、耐人尋味的情景。有人說川內倫子是「用小孩眼光看世界」的攝影師,我卻並不同意。她的鏡頭中絕不止有天真和純粹,還有被壓抑的、對於自由與率真的渴望。

與那些小清新或是小確幸的攝影風格不同,川內倫子關注生活中微小且靜謐瞬間的時候,並不只顧呈現其中美好浪漫的面向。她相片中的人與風景,固然安寧無塵,卻也不乏驚悚、晦暗甚至奇詭的意味。例如,她的一幅攝影作品呈現玻璃杯被失手打落地面時碎裂炸開的瞬間,又如,她曾經捕捉到缺氧的魚群大張着嘴巴艱難呼吸的情景。這些畫面並不美,也絕對稱不上浪漫,卻十分真實。川內倫子用冷靜且克制的目光看待這些「真實」,再將它們一一用自己那台Rolleiflex 3.5相機記錄下來,似乎在提醒觀者:那些大而玄妙的議題,比如生死、聚散和愛恨之類,從來就發生在樸素日子裏那些不知名、不起眼的角落縫隙間。

身為攝影師的川內倫子關心人在這社會上的處境。2004年,她推出一部攝影集,名為《AILA》,這個詞在土耳其語中,有「大家庭」的意思,或者說得更寬泛些,意指「關聯」。在這本書中,她依舊用那些低彩度的、朦朧的影像講述生活中的微小故事,而且,這些故事大多圍繞「關聯」展開,生與死的關聯,開與合的關聯,破與立的關聯。

像很多日本作家和哲學家一樣,川內倫子對於死亡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在她看來,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因此,當她用鏡頭記錄被宰殺的公雞、垂死的魚以及轉瞬即逝的煙火時,她並沒有顯得煽情或者用上一些誇張的鏡頭語言,反倒是一如既往的克制與平靜。美國人一早就琢磨出日本人性格中「菊」與「刀」共存的樣態,而在川內倫子的作品中,這一樣態被呈現出來,以一種既溫和又冷冽的方法。

一直以來,川內倫子的相片都是6×6的正方形,說這個如今在互聯網IG語境中正時興的相片尺寸是她的發明,也並不為過。用正方形的相片,其實是川內倫子的相機型號所限,如今倒也成了她的風格。正方形圖片給人周正克制的觀感,與她相片中平靜寧謐的情景相對應,的確十分契合。而且,她的作品通常不填滿,留白很多,背景虛化得厲害,話不說滿,給觀者留足想像的空間。

看川內倫子的作品,我每每想到是枝裕和的電影。這位蜚聲國際的日本導演同樣不喜歡宏大的敘事,不喜歡複雜的劇情,總是在尋常日子的邊角處,找尋足以慰藉都市孤獨清寂生活的滋味。看過川內倫子的相片集,合上後回想一番,好像不記得什麼,卻總覺得心裏的虛寂被沖淡了一點;看是枝裕和的電影,我們也有這樣的感覺:往往一個動輒時長兩個半小時的影片只是講了一個回鄉省親、夫妻吵鬧或是父子失和又和好的小故事,卻並不讓人覺得沉悶無趣,反而令人念茲在茲於樸素生活中的浪漫瞬間,甚至羨慕起彼處人平靜悠緩的日子來。

有人說,是因為日本人工作太忙,生活太急,所以才拍出這樣的相片和電影來,給自己建構一處「烏托邦」。我卻覺得,外部環境的干預或介入倒是其次,最重要是身在此地的人有足夠的眼光和耐心去發現並琢磨那些細瑣的情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