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千年前的「你」\蓬山

時間:2018-04-07 08:34:16來源:大公網

  這幾年,古裝劇氾濫,這邊廂唐代將軍宮女愛得死去活來,那邊廂清朝格格貝勒打得不可開交。要不是不同電視台頻道阻隔着,幾乎就要關公戰秦瓊、張飛鬥岳飛了。當中的台詞也越發文雅了,爾、汝、吾、伊齊飛,好不古色古香。

  其實,雖然古籍中長期是「爾曹」、「汝輩」話事,但口語中的「你」、「我」,都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甚至一些正史中都有口語話的記載。

  趙翼《陔餘叢考》中有一則題目就是《你》,收錄了南北朝至隋唐官修史書中的幾個「你」。如《北史》高澄對陳元康說:「我教你好長史處,李幼廉即其人也。」又《隋書》中,宇文化及罵許善心:「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遜。」趙翼還對此作了點評,他認為「你字,惟詞曲用之,詩文未嘗用也」,「你字見於書惟此」。也就是說,除了通俗詞曲,比較正式的詩文典籍不常用「你」字。但不難看出,一千四百多年前帝王將相的口語中,「你」已經是常用字了。

  同為清人筆記的《冷廬雜識》又記載了《後周書.異域.波斯》的一段:「你能作幾年可汗?」並且考證認為這是「你」字「初見於史」。

  據學術界的研究,從春秋戰國直至南北朝,「汝」長期獨領風騷;而後,「你」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並逐漸主導,「汝」則通常在較正式的禮儀場合使用,在修辭和語氣上顯得穩重。及至到元明清,已與現今差別不大。有「紅粉」曾統計,在《紅樓夢》中「汝」只出現十四次,淪為跑龍套;「你」則多達七千一百五十三次,成為絕對主角。

  至於元曲「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之類的場次,比起瓊瑤的「情深深,雨濛濛……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還要甜膩得多。

  所以說,就是古裝劇,好好說話就行,沒必要一板一眼地之乎者也,古人也是一口大白話嘛。刻意仿古「做舊」,反而變成四不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