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我每天最享受的,就是夜晚入睡前聽電台的時光。我固定只聽一個節目,輕柔的音樂,知性的聲線,陪伴我度過了許多個孤單又茫然的夜晚。
節目中的主持人,是我特別喜歡的,只聽聲音,就能知道她是一個溫暖而理性的人。她曾在電台中講起她高中時代的夢想,「我站在教室頂樓,夕陽下看着一群白鴿飛起,心想,將來要做一個電台主持人。」我想像着那個畫面,感覺電台裏的人,就是我的成年版。主持電台,從此也成了我的夢想。
時隔數年,我雖然也從事傳媒,但沒能當上電台主播。電台這種東西,與時下年輕人風靡的快手、抖音相比,儼然已經成為老古董。如今這個碎片化、娛樂化的網絡年代,這種緩慢但深刻的聲音,彷彿已經不復存在。
原以為,那是永遠遺失了的舊時光。直到今天,在一堂有關「網紅文化」的講座上,偶然聽到了一個名字,就是那檔電台主持人的名字。主講人介紹,此人現在做音頻付費產品,已經成立了一個估值很高的公司。
聽到這裏,內心幾乎是狂喜的。原以為這個名字,已經被時代滾滾的大潮所淹沒,沒想到再次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竟然是這樣的「華麗登場」。
事實上,近年興起了不少知識付費的產品及平台,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有內容、有深度的東西,似乎慢慢尋覓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如今這個年代,講多了流量、數據、粉絲,我們這些生產內容的人,難免感到失落。內容付費,似乎能讓內容生產重新得到重視、產生價值。
往日陳舊的喜好,在如今這個紛紛擾擾的網絡世界「重生」,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今晚,那個陪伴我的聲音又回來了。這是與舊時光的重逢,更加是與夢想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