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喬引娣人物由來/二月河

時間:2018-03-28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喬引娣是虛構的人物

資料圖片

  有些朋友不喜讀《雍正皇帝》這部書。原因不在於雍正本人和其他人物塑造的有問題,而在雍正這部中穿插了喬引娣這個形象。我想他們也許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喬引娣這個人物確是我的創作。在雍正活着那些年頭不存在這麼個角色在他身邊。

  為什麼要引入引娣,並用了不小的篇幅解說她與十四阿哥和四阿哥之間說不清,扯不斷,絲蘿藤纏,絞如亂麻的糾葛和當時國家大局、軍政大局混在一起,成了小說中揮之不去的一個幽靈呢?雍正年輕時,真的有深陷洪水出入於賤民之中的親身經歷嗎?

  虛構。都是虛構的。

  虛構出這麼個角色為了什麼?為我們今天的讀者切齒扼腕,切齒遺恨的麼?

  當然不是的。

  是因為確有事實依據的是:在明清十數代皇帝中唯獨雍正是一個曾下令在全國範圍中解放賤民的皇帝!

  賤民成為大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着明清兩個大時代的歷史進程。從明永樂年始初,永樂帝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內戰,從北京燃起戰火一直燒到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城破前夕趁着滿城熊熊大火逃亡不知所終,南京落入永樂皇帝朱棣手中。朱棣進南京,立即開始了他的血腥屠殺,幾乎是跟從建文帝不肯附就的權貴或誅殺、或流放監禁,不留半分情面─這在歷史上叫「靖難」之役,是以永樂帝的徹底勝利而告終的一次皇族家庭內亂。它的波及面遍及全國上層社會。

  那些垮掉的建文帝忠臣受到了嚴厲的非法懲處。凌遲剝皮的、監禁流放的、酷刑相加的比比皆是。這些官員本人處刑,而他們大批的家人就變成了永遠的賤民。這些人包括他們的後代永世不得讀書,考取功名做官更是痴夢無聊,只能做全社會都瞧不起的工作如:剃頭、修腳、妓院、大茶壺、王八鴇母、演戲、吹鼓手、陪送葬的差役諸如等等,就是我們今人說的「下九流」就是了。一代又一代,代代如是一般,就形成了一個不小的社會階層。任何一個正常的都不願混跡其中,不願交往過從來往的特殊民眾。

  因為數量和全社會相比還不算龐大,他們無從威脅到社會和政治的安全。在地方上雖有一些攪亂,尚於大局似乎無妨,因此中央從來也沒把他們當成個事。正兒八經的下功夫去處罰賤民,也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幾百年就這樣「混」過去了。

  而雍正突然下令解放賤民,允許他們可以世代脫離這個永遠也跳不出去的苦坑,這又是為什麼?

  這是我在寫雍正之初便思考到了的。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由的愛─我想在小說中解開這個謎,我不願意以己之昏昏,欲使人昭昭。讀者是不可以欺騙的。

  雍正與小福、小祿在黃泛區的愛情故事就這樣誕生了。他愛這個女孩子,而這個女孩子恰是個賤民。在他當皇子之時,只能躲在茅蓬棘叢中眼睜睜看着這個女孩子被族人燒死。而現在他當了皇帝,這件事怎樣去了結?解放賤民。

  從邏輯上要讓讀者了解帝王的愛憎也不是無緣無故的。而雍正之死,恰是清代一個絕世之迷。

  雍正之死,學術界一直在解,至今未見成果。

  我這樣考慮,雍正之死大致如是:一、發現岳鍾麒報喜報功,諱避過失。二、發現田文鏡誇張祥瑞,冒功請賞。三、多吃了賈士芳燒製的丹藥,濫用術士療疾。四、發現兒子弘時有異動之象,存不軌之心。五、自己本身的疾病越來越加沉重。六、知道自己在民間的政治謠言與他本人對民間的口碑,如在雲泥之間……這些夠他死嗎?不夠!他又發現了引娣的秘密。

  這些原因集中在一起,他死不死?和引娣最後的對話。說明了他的最後心境─看大雷雨的悲劇藝術境界,也就是這些集中起來的社會致死藥品共服了的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