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香港發生了一件慘絕人寰的悲劇:一位外婆疑因不堪協助養育患上過度活躍症的六歲外孫,於是抱着熟睡的外孫租住酒店,然後被懷疑將外孫勒斃。其實,只是大概一個月之前,一位中學生在街上亦被懷疑偷取宣傳用的「易拉架」,驚動了警員到場處理。
類似的難堪事件,不單是在香港,世界各地其實都同樣會發生。二○一四年的荷里活電影《模仿遊戲》,講述英國天才數學家,亦被稱為現代電腦之父的艾倫.圖靈,他在二次大戰時期協助製造精密機器來破譯德軍密碼。為了突出戲劇效果,電影裏的圖靈被塑造成具有溝通障礙的科學家,不論與他的組員,抑或是對他傾慕的女士,圖靈都沒辦法與人深切交流,互相理解。電影沒有指明圖靈有什麼問題,但在現代的醫學角度而言,觀眾大概可以理解圖靈是亞氏保加症患者。
本年度香港藝術節,邀請英國國家劇院來港演出的《深夜小狗神秘習題》,也是有關一位亞氏保加青少年被人誤解殺害鄰家的小狗。該青少年充滿相關特徵,包括難與陌生人溝通,不明白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人死後上天堂」,但那天堂到底在哪裏?該青少年雖然有着奇怪的個性,但卻是數學天才,志切將來成為一位出色的科學家。
天才與患病者有時真的只差一線。不論是過度活躍症抑或亞氏保加症,雖然個性和行為上有別於其他人士,但他們都有生存的權利,以及有無限的發展潛能。即使是自閉症患者,只要有合適方法打開其溝通大門,患者便可與其他人一起生活和共事。事實上,自閉症的「閉」字,就是門內有「才」,大多患者都有其獨特才能。只要父母耐心撫育,學校老師悉心指導,患者的才能必可盡展。
現時香港的學校都設有SEN服務,即是Special Education Needs特別教育,讓有需要的學生可以獲得獨特指導。我希望一切悲劇都不再重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