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又見「古仔」/一 雯

時間:2018-03-25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古天樂連續五年出任香港國際電影節大使 作者供圖

  如果要選一個最喜歡的月份,那必定是三月,三月的香港就像嘉年華,色彩繽紛,藝術活動讓人應接不暇。

  對於電影狂熱分子的Fion來說,香港的三百六十五日天天精彩,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新片。幾日前,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沾她的光,我搶先觀看了今年開幕之作《盛情款待》。本想約她吃飯敘舊,她卻在狂奔中撂下一句話:「我要趕場,電影節結束後再聊。」雖然略感無奈,我理解Fion對電影的那份狂愛,每次見到她分享電影的一臉光彩,羨煞旁人。最讓我羨慕嫉妒恨的是她搶到了即將舉辦的「雲外笑紅塵—林青霞」和「蔡明亮大師班」兩場的名家面對面座談會的名額,當我得知女神林青霞要開講時早已名額爆滿,唯有捶心頓足的遺憾。

  今屆電影節大使依舊是「古仔」古天樂,他已連續五年出任。我對他也有一份特別的偏愛,古天樂版的「過兒」至少在我心中是無人能取代的,再而他低調行善,在內地捐建了數十間學校和校舍,在近期報道中還見到他倡導為年長的演藝人提供更多醫療保障。在電影開始前,古仔在電影節宣傳片揚言自己最「貼題」,皆因今年的主題是「講故仔」,他認為一部電影最重要的不是大場面、大明星、大卡士、更不是國際獎項,而是「古仔」(「故仔」),希望以全新角度推廣電影節及香港電影文化,讓觀眾的觀影經驗亦成了各自的「故仔」,寓意電影文化生生不息。的確,好故事是電影的靈魂。

  還記得去年的開幕電影《春嬌救志明》,算是我翹首以待的電影之一。因為該系列電影上映七個年頭,當時觀後感是「七年之癢,修成正果」,引起身邊不少自詡有過「春嬌與志明」式戀情的朋友共鳴,多數卻是無盡的唏噓。今年開幕之作《盛情款待》是成長於美國的台灣導演陳鈺傑首部劇情長片,看似也是關於凡人的故事,描述曾風光一時的溫泉旅館明月館成了明日黃花,被老闆娘美津子的台灣舊相好Charles買下,他派往監督翻新工程的兒子Jacky卻另有盤算。Jacky異想天開將之改裝成新式婚宴場,替念念不忘的前女友辦婚禮,同時趁機暗中把旅館賣掉。老闆娘女兒梨花、Jacky及打工換宿的哈日宅男柏豪跟資深老師學習日本傳統「待客之道」,過程中三人尋回迷失的自我,重拾若即若離的感情。

  看電影海報,我立馬被清新的和風吸引,原以為是個愛情故事,觀影後「波瀾不驚,卻讓人回味」,也慶幸結局沒有富二代愛上女主角這樣的戲碼。每個人物的故事不大不小,不輕不重,細節處理動人,代入感強。錯失大學戀人的Charles,立志要在花蓮開民宿的柏豪,職場愛上已婚男的梨花……或多或少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每個人物的情感刻畫細膩,尤其以老戲骨楊烈飾演的Charles對角色的演繹絲絲入扣,一個眼神卻一切感情盡在不言中,而飾演梨花的田中麗奈全片苦練許久的國語令人驚艷,酒醉落淚那一段無聲勝有聲,直戳我心。

  可能是我先入為主,總期待主角間會有更加糾結的交錯,全片最大的戲劇衝突是梨花在飯桌上揭穿Jacky的所作所為,罹患癌症的父親聽到兒子自作主張而暈倒,原有矛盾的父子的大和解卻是Charles輕易阻止賣旅館的決定,父子間一個挽手一句「想吃壽司」,化解了所有冷戰。內斂含蓄,卻恰如其分,這大約是東方人獨有的哲學,平淡的生活自有真意吧。

  至於電影的主題「待客之道」解讀稍顯淺薄,導演似乎簡單將這個道理把主角聯繫在一起,想交代的事情太多結果有點蜻蜓點水。電影中有兩句讓我難以忘懷的台詞,「既然船都要沉,不如看着煙火沉下去吧。」「沒有遺憾的人生是無趣的。」皆出自命不久矣的Charles之口,其人生的遺憾看似是就算已屆暮年,仍對明月館的老闆娘不嫁他的原因耿耿於懷,但他認為人生最大的遺憾是蓋棺才有定論。總的來說,這是一部人情溫暖的電影,以和風美景過渡,看後一身輕,還想再遊京都。

  台式和日式影視總是自帶「小清新」、「小確幸」,小人物講故事,凡人如你我正在或曾經面對的現實,有時很殘酷,有時充滿希望,觀影需要有足夠的閒暇時光,以便回味其中的美好或消化那些不如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