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泥日落的醉人景色 資料圖片
香港日落景致醉人,四面環海,水天相連,無數大小島嶼浮出無邊際海面,站在山頭和海邊皆可觀看日落,甚至住在大廈高層,只要窗戶向西,前面臨海,不出門戶也可看到滄海日落。眾多觀賞日落的地方,首選元朗流浮山的上白泥與下白泥,「白泥日落」成為本港著名景點,假日不少市區遊人及攝影愛好者前往尋樂。
在上下白泥兩處地方,下白泥更靠西,很多人選此而往。站在白泥岸邊,眼前是大片泥灘從腳下無垠地往四周伸延,一彎彎小水穿過灘面,靜靜流淌,泥灘像充滿生命,更加好看,孩子喜歡在小河玩耍。紅樹林佔據大片泥灘生出,帶來綠色的生命感,大人帶小孩在紅樹林尋找招潮蟹、彈塗魚。這曾經是蠔家養蠔的蠔田,泥灘上大片地方,露出的石柱,每條高約三呎,用以種蠔,如今點綴泥灘,成為奇特景致。泥灘盡頭如寸的人影移動,接連西面博寮海峽和遠山,景觀無比開闊。
在白泥看日落,讓你有如詩如歌的感覺,夕陽醉了,看它徐徐向大海躲藏,當與大海水平接觸的一刻,落日、大海、泥灘與你腳尖同處在一條水平線上,落日不在你的頭頂,你的腰際,你的膝上,而是在腳板的位置,構成一幅奇特的圖畫;香港許多日落景觀都不是這樣的,世界各處相信也難得一見。這時,人在泥灘上、水平線上,太陽之上,經歷一次人比太陽高的奇景,在這樣的景致下,發覺岸邊的、灘上的人一點也不動,沒有說話聲,四周靜寂,眺望着盡處渾圓的紅光,陶醉在餘暉的景象。
看日落的時間適宜下午五時
泥村走一走,了解小村近況,村內有一座碉堡,俗稱炮樓,以前是由村內壯丁輪流把守,禦防盜賊劫村。碉堡高三層,多處設窗口,呈三角形,外寬內窄,從高處眺望村外四周,保護村民生命財產。碉堡列作法定古蹟,進行維修,未許內進,外牆以青磚及麻石建成。
村附近有多家開放式農場及釣漁場,供遊人玩樂。其中一家海水漁場,偌大的魚池養有海魚紅鮋、盲鰽、黃鯧、星鱸、金鼓等,釣上什麼魚靠運氣了,不必着急,有十小時供人垂釣,不愁沒魚上釣,魚的數量不少,大致每人皆有收穫,開心離去。漁場入場費八十元,租用魚竿二十元。另一家為淡水漁場,場中養一批鯇魚、鯽魚、蟮魚等,還有一處別開生面釣水魚,水魚咬人,咬着不放,直至雷聲大作。刺激性很大,小孩不宜,成年人也要小心翼翼。以我的經驗來說,海魚容易上釣,石斑狼吞虎嚥,釣漁場不會養石斑供人垂釣。
養小羊的農場最是吸引孩子,這家農場種菜,另闢一地築羊欄,養多隻白羊,小孩看到小羊便活躍起來,買一束青草,搶着跑往欄邊餵羊,大人忙着替孩子拍攝餵羊的情景。農場蔬菜有機種植,遊客買菜獲贈「魚水」一支,據說回家後將青菜插進「魚水」,可保持七日新鮮。
出租耕地的農場使人抱有遐想,遊客躍躍欲試。農場圈出一小片一小片地,租出從市區來並有興趣耕作的人,滿足田園樂趣,愛種什麼自己選擇,秋冬種菜,五月種粟米,六月種火龍果,夏天種西瓜、士多啤梨……能不能成為半個農夫,考驗你的時間和耐性。香港一寸地一寸金,擁有一小片,雖然象徵多於實際,玩一下以滿足自己。
在村邊意外找到一組木屋,彷彿置身於加拿大,用新的木材,以美加的建築風格設計,稱為「士多」。這一組度假屋,提供簡便的室內設備,沒有房間,不供留宿,卻為小群組提供度假所用,屋裏闢出一角,擺放攝影作品,及海邊或草叢收集的木頭。屋外一片空草地,小石路,草地上放置餐枱餐椅,太陽傘,提供小吃,仿如露天茶座。約三五友好度一個下午,主意不錯,由「士多」往泥灘步行三分鐘,觀看日落。
看日落有多樣選擇,在岸邊看,走落泥灘看,或走到泥灘與大海邊的遠處看。
站在岸邊看,近的遠的,灘上人的活動,天際、落日、水平線,盡收眼底。穿的一身便服,樂得悠閒。
踏足泥灘,事前須作好準備,一套不避沾了泥漿的衣服,別忘了一件重要的東西,一對舊波鞋,或一對短膠靴,灘上可能踏到蠔殼,不能赤腳,泥接近腳眼,穿鞋方便行走,到澳洲大堡礁也是這樣。穿上鞋,可在灘上的紅樹林、蠔田四處走,找招潮蟹、彈塗魚。
選擇到灘的盡頭,靠近西邊,更接近日落。
從泥灘回岸,更換衣服及鞋子,事前須攜一大瓶水洗腳。以上這些準備好了,旅程舒適。常說成事在天,看日落如是,晴天才有日落,選擇天朗的日子出門。再看當日潮水漲退,潮漲泥灘成海,須在潮退的時間去,最理想的時間當日黃昏處在大潮退。
在元朗泰豐街喝過奶茶,搭上路邊的專線小巴,沿途綠野,直抵白泥,還認得昔年採訪走過的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