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錢易的筆記《南部新書》卷壬載:有個胡生,不知道姓名,平時以洗鏡、補鍋、鋦碗為業。他居住在霅溪邊靠近白蘋洲的地方。他家邊上,有座古墳,胡生每次喝茶時,一定會用茶祭奠一下。
有一天晚上,胡生做了個夢。有人對他說:我姓柳,平時喜歡喝茶寫詩。我死後就葬在你居住的邊上。你常常給我茶喝,我無以回報,想教你寫詩。
胡生回答:我怎麼會寫詩呢,我只是一個混混日子打打零工的普通百姓而已。
柳生很執著的樣子:這個你不用管,到時候你說出的話就是詩了。
胡生醒來後,試着構思,果然感覺有神來幫助。一段時間後,他寫的詩就像模像樣了。人們都叫他詩人「胡釘鉸」。這裏,作者錢易忘記姓名的「胡釘鉸」,其實文學史上有名的,他叫胡令能,是唐朝貞元、元和間人,一輩子以釘鉸為業,能寫詩,著名的《小兒垂釣》就是他寫的。
紮着蓬頭的小孩,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子掩映在草叢中,舉着長竿子,學着大人在釣魚,路邊有人在問路,小孩子連忙招招手,別吵別吵,小心我的魚跑了!
活靈活現,一幅小兒垂釣圖!
詩人和補鍋鋦碗有什麼關係嗎?沒有關係,又有關係。沒有關係的是身份,作家應該是沒有身份的,只要對生活有感受,有良好的文字覺悟,誰都可以寫;有關係的是生活,正因為他的職業,他隨時隨地都在體驗生活,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各種人打交道,細緻真實,不做作。
普通勞動者成為一個有名的詩人,在古代社會實在讓人不好理解,於是就要加很多的附會:上面是柳詩人的幫助。還有個版本,是在夢中,仙人來到「胡釘鉸」的家,割開他的肚子,把一卷書放進,一覺醒來,什麼詩都會作了。
要放現在,胡釘鉸就是一個農民詩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