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細鑒「金珀」分真假/李英豪

時間:2018-03-23 03:16:11來源:大公網

  附圖為清代雕刻的老琥珀(極品「金珀」之一種)「福壽」佩,以壽桃作主要造型,上下皆精雕蝠鼠,隨物賦形,寓意吉祥。全件高約五公分半,十分罕有。透明度高的老琥珀熒亮溫潤;年代愈久,表面與空氣接觸難免逐漸氧化,而顏色慢慢變深些,反更添古拙。

  幾千萬年前,琥珀仍不是「化石」,而是分泌自不同屬種的松柏科樹脂。其內部結構所含的琥珀酸(Succinic Acid)(亦稱「丁二酸」)愈少,則將來形成的琥珀愈晶亮通透;反之,含量愈多,透明度愈低,有些就變成「蜜蠟」。老琥珀表面四周,必有經年累月形成的天然「風化層」,均勻和諧一體。現今所見的新樹脂並非化石,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壓製琥珀」或「生珂巴」脂,色淡且浮,多要染色,而且必欠缺天然「風化層」(難以偽造),細鑒可辨。

  有些通透「金珀」真品,屬於「海珀」,是很早期從地層沖刷到大海裏漂流無數年代的優質琥珀,長久浸海水中,含氣泡較少,品質細膩柔滑,熒光性也強,不可多得。

  現今大多以「壓製琥珀」冒充,乃把質素參差的琥珀碎粒及粉末,用高熱高壓處理;過程中用亞麻仁油增色,日久色會變淡或回復原色。分子結構遭粗暴地破壞,絕不溫潤和內蘊精光,透明度低;並含拉成長條形的氣泡,以及合成攪動時產生的漩渦紋。

  現今一些奸商,利用收藏者搜奇的心理,作偽手法層出不窮,可說無所不用其極。坊間曾見一些造假琥珀佩飾,冒充明、清遺珍。細察之下,竟然發覺側面留有俗稱的「啤痕」,乃倒模時形成的接合痕。明、清時的琥珀佩飾,皆以手製和雕刻,並不會像近代大量生產般用倒模的方法斂財。曾遇贋品,竟然是用「聚苯乙烯」(一種可塑性輕塑膠)充作琥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