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嘉德香港專家出席傳媒餐敘,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業務經理林書農(左一)、李丫涯(左四)接受大公報專訪 大公報記者黃璇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璇報道:東晉陶淵明當年為文《桃花源記》借武陵漁人誤闖桃花源,通過對世外桃源的描繪,表達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句「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影響至今。《桃花源記》亦令後世的藝術家深受啟發,例如張大千暮年力作《桃源圖》2016年在香港蘇富比春拍連佣金以2.7億港元成交,刷新其作品當時的世界拍賣紀錄。2018年中國嘉德香港春季拍賣會中,同樣有以「桃花源」為創作靈感的畫作上拍。估價3400萬至5600萬港元,趙無極1986年作油畫《25.06.86 桃花源》(Lot 24),將作為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領拍之作,四月二日上午十一時在香港JW萬豪酒店(金鐘太古廣場)上拍。該專場合共推出近百件拍品,總估價約9000萬港元,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十時起在同一場地開放預展。
大千無極 有趣「對話」
中國嘉德(香港)拍賣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業務經理李丫涯、林書農,近日出席傳媒餐敘並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對照張大千晚年的《桃源圖》與這次上拍的趙無極《25.06.86 桃花源》,雖一以中式墨彩,一以西式油彩來表現,但在構圖與設色上卻展現了有趣的對話。」李丫涯介紹,今季「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特別策劃兩個專題,「與大師對話」及「身體語言」,前者匯集東西方九位藝術家,展現強烈個人風格、民族性與時代性的作品。後者則包含藤田嗣治、奈良美智、丁雄泉等跨地域藝術家之作,當中不少是首現拍場。
這幅195×130cm的《25.06.86 桃花源》,完成於趙無極國際聲望如日中天的1986年。作品採用他創作中極為罕見的垂直三澗式構圖,透過比例大小的配置,製造出自然的空間感。李丫涯稱:「1986年趙無極的創作中首見垂直的三澗式構圖。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構圖形式在他畢生創作中只有三件,依創作時間先後是《向馬諦斯致敬Ⅰ》、此次上拍的《桃花源》以及《向馬諦斯致敬Ⅱ》。另外兩幅都沒有在拍賣市場出現。」《25.06.86 桃花源》的構圖與意境,恰恰與張大千完成於1982年的潑彩《桃源圖》呼應。趙無極曾於1983年去台灣拜訪張大千,兩人為忘年之交,此畫或可見1960年代初期張大千的潑彩對趙無極創作所產生的啟發。
李丫涯續稱,趙無極在1980年代創作這幅巨作時已在國際藝壇享有盛譽,本次拍品中還有趙氏1950年代的油畫《無題》(Lot 23)。從這兩幅畫面對比觀察,趙無極在這兩個時期的風格正正反映他人生不同階段的轉變。他在《25.06.86 桃花源》中更顯大家風範,浪漫恣意:「整個畫面以藍紫色為基調,大膽地佔據畫布近三分之二的空間。能在如此大的尺幅上揮灑自如,也反映他此時的心境非常放鬆。」與50年代的《無題》刻意迴避東方元素不同,東方人的根基在《25.06.86 桃花源》中自然流露,也體現了趙無極對中國傳統美學和西方油彩的把握與體悟。
浪漫恣意 揮灑自如
而另一專題「身體語言」中將有奈良美智的《當你所言對我已無意義》(Lot 58),這作品名稱着實拗口,畫面中男孩緊閉雙眼的形象也令記者產生好奇。林書農答,這幅創作於1995年奈良美智德國留學之時,留學初期因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孤獨感,觸動了他童年獨守家中畫畫的時光。奈良美智說自己「不太說話,但我想的很多,就像小時候一樣,無法說出自己的感覺。」在二十世紀現代與當代亞洲藝術的發展中,諸多藝術家都曾經歷為了詮釋無法單純言說、卻益發可貴的特別體驗,作品中的「繃帶男孩」亦可視為是他內心的自畫像。此拍品估價250萬至350萬港元。
更多拍賣資訊可瀏覽官網www.cguardian.com.hk,或關注微信官方帳號「cguardianhk」及微博「中國嘉德香港」。
圖片:中國嘉德(香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