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因為工作的緣故,常常往返於香港北京之間。兩個都是國際化大都市,一南一北,生活習慣天差地別,人文風貌大不相同。但有一個地方是類似的:香港和北京,都有大城市病。
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資源緊張、物價過高……這些大城市病的症狀,放在香港,或是北京,都能對上號。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逃離北上廣」,越來越多的人告別香江。他們或去到二三線城市,或移居海外,尋求新發展,或去過更宜於身心健康的「佛系」生活。
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有大城市病的地方,能帶來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屈指可數。大部分的青年懷抱着夢想來到北京,來到香港,最後發現根本留不下來。大城市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住房難。且不說高昂的房價讓年輕人對置業望而卻步,節節攀升的租金,也是吃掉年輕人夢想的一頭巨獸。我曾不止一次聽到有朋友說,這個月的工資,左手從老闆這裏接過來,右手就遞給了房東。「左手工資,右手房租」,手捧二者站在中間的年輕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天秤,一旦左輕右重,便到了離開的時候。
當然有人會說,若這樣的情況發生,是那年輕人的能力不足。事實上,這幾年大城市的房租上漲速度,的確高過了工資的上漲速度。即便是買了房,大多數人也會背上數以百萬計的貸款。對於很多工薪階層的年輕人來說,為了還貸,也只能放棄諸如出國遊、讀書進修等機會,更別說若想要孩子的話,奶粉錢、尿布錢、讀書錢……層層盤剝之下,在大城市的年輕人,還剩下什麼呢?
「一千萬。」這是我問一位打算在北京定居的朋友,在北京養大一個孩子的成本時,她和她先生異口同聲地給我的答案。「這只是起步價,有些光買學區房,就不止這個數了。」
在有大城市病的地方,做千萬富翁前,可能要做好一陣子的千萬「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