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崔斯坦與伊索德》/楊 騏

時間:2018-03-21 03:16:11來源:大公網

  日本「渡烏舞團」敕使川原三郎帶着他前年的作品《崔斯坦與伊索德》來訪香港藝術節。

  《崔斯坦與伊索德》是一篇來源於中世紀凱爾特的神話傳說,十九世紀中期,德國作曲家華格納將其改編為三幕歌劇,被譽為他創作生涯中最浪漫、最熱情的作品。

  在寫作《崔斯坦與伊索德》前,華格納的朋友借了他一本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這本充滿悲觀主義與厭世哲學的書,讓潛伏在華格納思想深處多年的消極情愫,得到了哲學上的驗證,這促使他想創作一部表現悲觀、厭世的歌劇作品。及後幾年中,他寫下了數首「崔斯坦習作」,曲中多次使用「痛苦」、「死亡」等字眼來描繪人生。《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說是那個時間段的華格納,最迫切想要表達的情感狀態和哲學境界。

  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沒什麼舞台動作,主要通過音樂來表現這部愛情悲劇的主題思想。這可能導致人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崔》這篇故事很難被改編為舞蹈,所以鮮少有編舞家嘗試以此為題材。

  「我想從不可能通過舞蹈去表達的主題當中,尋找舞蹈的可能性……我對互相渴慕的二人之間,那種虛空與身體感知,深感興趣。」敕使川原三郎如是說道。這部長達四小時的歌劇經由他的改編,舞台上只留下他和佐東利穗子兩人,將舞蹈變作音樂的延展,「一種看不見的存在」。不再演說一台故事,卻直指這台故事背後的題旨─「深刻的人類情感與激情,以及伴隨而來的絕望」。

  樂曲中大量的「不協和和弦」扣住人們的神經,升起又跌墮,不知可以去向哪裏,只能憑依在舞台上僅有的兩具軀體,敕使川原與佐東的身體上。

  他們的雙人舞,動作愈發激烈、難度愈發高升,將人捲入情緒的黑洞,極愛到最後只剩一身的冰凍。

  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矛盾與熱情,在他們激烈卻毫不觸碰彼此的舞動中演化,是「慾望」同時也是「絕望」,非常契合叔本華與華格納的悲劇內核。

  這種被「離間」的親密,似一把無形的利劍直刺人心,比起切實的擁抱來得更深刻、更鮮血淋漓。至此才終於明白了敕使川原三郎所說的:「No touch is touching」。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