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新興的行業,駕電動車奔走在大街小巷的快遞業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上午我有事外出,中午回來女兒告訴我,咱們家的電熱水壺壞了,她和媽媽商量,在網上訂購了一個,下午快遞就會送來。「這麼快?」我順口而出。「快遞嘛,您今後需要什麼,就在網上訂。」
我不禁想起幾年前,家裏的電熱水壺壞了,我跑了幾個商店買壺的事。很多超市都有電熱水壺,但沒有保溫的,而老伴要的就是沸水後保溫,便於我們年紀大,隨時都可以喝到熱水。我跑了幾個超市和商店才買到,費了一天多的時間。
午休後起來,女兒看手機,查了網上快遞送貨情況,興奮地念給我聽:「送壺的快遞小哥離您家還有兩公里,正在趕路。」我有點不信:「真的?」女兒說:「估計四點送到。」我不由得感嘆:「可比我跑超市商店買快多了!」
一個多小時後,快遞真的把電熱水壺送上門,完全是我們要的型號,當晚我們就用新電壺燒水。換一個新電壺,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可謂快矣。
快遞行業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我們社會的結構,而且確實為廣大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去年外孫女結婚,許多用品都是網購,快遞送貨上門。布置房間的喜字、綉球、彩帶、新娘的高跟鞋,伴娘的服飾、婚車的車花等,有的是北京生產,有的則是上海、杭州生產,但通過網上公司都購到,而且都由快遞送到家裏,不僅讓人省心,也免除了購物的勞累。
閒時在樓前庭院小坐,不止一次聽到人們對快遞的讚揚。一對八十多歲的老夫婦,由兒子照料,但兒子工作忙,不可能經常回家,他就通過快遞買些東西送給父母,如遇出差外地,就網上訂購米麵、油鹽、肉類甚至蔬菜,由快遞送到家。老奶奶一次對我說:「有了快遞,方便得很。」
經查,全國快遞每年要送幾億件貨物,十分可觀;快遞員多少沒有統計數字,估計至少幾百萬人,形成一支快遞大軍。快遞員均為男青年,很是辛苦,每天從早上工作到晚上,不管風吹雨打,也不管大雪嚴寒,走街串巷,為訂戶送貨,人們親切地稱他們為「快遞小哥」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