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美者生存」/純 上

時間:2018-03-18 03:15:36來源:大公網

  什麼是美?俗話說,「情人眼裏出西施」。美不美各人自有考量,難道不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嗎?心理學等領域的很多專家也認為審美標準受到文化傳承和環境的很大影響。二○一○年過世的新西蘭哲學家達頓(Denis Dutton)卻堅信世間自有超越文化界限、具有普世意義的美,並聲稱美麗能保障人類這個物種的繁衍和生存——「適者生存」以外,更有「美者生存」的原則在進化過程中起到作用。

  達頓說,美麗的東西都隱含促進物種延續的功用。在各國進行的民意調查中發現,無論民族、文化為何,也不管是否熟悉以下場景,大家喜歡的風景畫都大同小異:一個小山坡,周圍有清澈的河流或海水環繞;樹木成林,如蓋的綠蔭垂到地面,林中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有時還有各種野生動物和禽鳥,欣欣向榮。更有趣的是,不管在中國、美國、德國還是非洲,大多數人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他分析,這是因為原始時期,從山坡上居高臨下能有效觀察環境,避免遭到猝不及防的攻擊。有山有水有動物,便於通過狩獵和採集找到充足的食物。有樹有路,既足以提供庇護之所又可保證交通順暢。至於藍色,那更是代表生命之水的顏色了。也就是說,美麗的風景畫其實復現了人類生命延續需要的自然要素。

  那麼我們為什麼覺得有些人工製作的物品美麗呢?達頓認為,原始人製作了大量石斧,其中大部分不是出於實用需要,而是用來顯示個人能力。那些對稱、均勻、富於美感的原始工具證明製作者眼明手快,技術超群,做事仔細,工作負責,而且有本事獲取稀缺資源。這些都是我們尋找配偶時下意識重視的優點。即便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也會對巧奪天工的工藝品讚不絕口,會覺得技術熟練者工作時充滿美感和魅力。在達頓看來,花時間製作看似無用的工藝品就像孔雀開屏,可以展示雄性的優秀基因,獲取雌性青睞,從而保證後代的繁衍,取得進化優勢。即,哪怕我們說不清物件到底美在哪裏,只知看着順眼、舒服,也是受本能驅使做出的判斷。

  然而,即便物品美醜與否果真同人類進化的需求分不開,美人的標準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就千變萬化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性別特徵誇張的動物容易找到伴侶,雄孔雀的尾羽、雄鹿的角等,都能用來展示體格資源,吸引異性。

  按這種邏輯,女性「前凸後翹」,擁有英文所謂的「沙漏式」(hourglass)體型該是美女。過去大眾的確青睞這類有胸有臀,臉上有肉的美女。但不知何時起,當年被視為病態的平板身材如今已成了超級女模的標配了。

  美國內衣模特、哥倫比亞大學校友羅素(Cameron Russell)承認,她能在生活中佔據更多的資源,獲得他人得不到的利益,就在於她被絕大多數人視為美人。美國主流文化當下奉行的美女標準是:白種,瘦高,腰細,腿長。這些外表特徵很大程度上來自家族遺傳,與個人努力沒多大關係,對繁衍後代也說不上有啥優勢。看來,與達頓的科學解釋不同,「美者生存」在當代情境中又增添了新含義。

  首爾有百分之八十的女性做過整容手術,都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另一半、過上幸福生活。聽說韓國大企業的老闆娘會根據女生畢業照挑選未來的媳婦。在不少人看來,只要整容,就有希望嫁入豪門,改變命運,稱得上小往大來,麻雀變鳳凰。

  在中國,為了獲得好前途,有很多少男少女上大學前就花鉅資整容了。

  「顏即正義」有道理嗎?顏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生活習慣、性格脾氣和審美標準。以貌取人也是人之常情。但在美麗的標準變化多端、整容美容價高質低的情況下,普通人該如何謀求生存、發展和興旺呢?我更願意相信魅力來自內外兼修,「腹有詩書氣自華」比黑作坊美容靠譜得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