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阿里帶着我們穿過了大路小街,據他說還到了另一城市,沿途見兩邊店舖燈火通明。各種商店排在一起,門面都不大,沒有哪個特別堂皇。婚紗店佔的比例很高,袒胸露臂的女模特不時在眼前晃過。
相遇迎面開來的小轎車時,見到的女司機都不蒙面,妝容時尚。這裏沒有公車,人們都自駕或走路。
黑暗中來到一堵高牆前。是以巴邊界隔離牆,有八米多高,七百多公里長。以色列設置了多個關卡,檢查來往的巴勒斯坦人。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都對此予以譴責並責令拆除,但十多年過去,高牆依然。
最先見到的是特朗普一幅巨大的側臉像,看來是新畫的。此外有各種不同訴求的畫作,高牆已成街頭藝術園地。這兒地處僻靜,燈光不明,靠來往的車輛燈光增大照明度。
最後阿里帶我們到了最靠近市區的難民營。該營於一九四八年開始運作,接收各地阿拉伯難民,現只剩下從他國歸國的巴勒斯坦人了。不少人早出晚歸,白天到以色列上班。高大的營門上架着一把大鑰匙,象徵着找到回家的路。門口有一幅已損毀的男孩相片,他坦誠的眼睛裏露着澄澈的笑。有兩段英文介紹了他的故事。
燈光很暗,黑暗中人影幢幢,他們看來正準備開會。有幾個男人瞪眼打量我們,神情兇惡。阿里一直打着車燈,燈光讓我們感到心安。
出去的小路上,遇到有人返回難民營,其中有友善的俊男美女。他們該是難民營的新生代,也許是到以色列返來的打工仔。
快到返回耶路撒冷的巴士站時,阿里一再告訴我們,前面有提款機。後來我們才明白他熱心如此,事因他索要以色列幣二百謝爾克(約60美元),比說好的價錢翻了一倍。說實話這不算太貴,但我們不忿他坐地起價和他理論,但一看他蒙着面巾露出的雙眼,只好乖乖交錢。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黑夜,大談「誠信」似乎愚蠢,此刻只想到老祖宗的教誨:好漢不吃眼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