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寂靜的魔力/米 哈

時間:2018-03-16 03:16:09來源:大公網

  近年,瑜伽成為了這個城市的潮流,甚至狂熱,有人用午餐時間上瑜伽班,也有人三五成群的包場請教練指導,各式各樣的瑜伽套餐湧現:雙人瑜伽、親子瑜伽等等,有價有市。瑜伽的魔力,不容置疑,有試過瑜伽的人除了會分享筋胳如何得到紓緩(又或劇痛),也都會提到那心平氣和的經驗,而這份寂靜,可也算是一種宗教經驗。

  瑜伽與印度教的關係,眾所周知,我就不多說了,反而當中寂靜主義(quietism)的靈修原則值得一說。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意思是要使心靈保持在虛和靜的極致狀態,當萬事萬物發生,就以此察看事物的循環往復。這種以寂靜連結萬物的靈修原則,廣見於很多信仰,包括禪宗與婆羅門教,以至天主教的神學史。

  在一六八○年代,天主教的寂靜主義達到了巔峰。不少記載稱西班牙人模利諾斯(Miguel de Molinos)為「寂靜主義」的始創人,事實上,「寂靜主義」的命名卻是出於譴責他的人,模利諾斯只是透過他的影響力,令寂靜主義的思想,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寂靜主義相信,人能夠透過靜觀靈修的方式,棄絕個人的主動,以達至與神相通合一的境界。這想法固然與十六世紀初的光照派(Alumbrados)有所連結,但如此「簡單合理」的心靈原則,卻遭到教會極大的批評與嚴懲。

  在一六八七年,教皇依諾增爵十一世(Pope Innocent XI)以異端邪說之名,譴責並終身監禁模利諾斯,原因是寂靜主義是「有害與可疑」的靈修運動,其主張以「被動」的寂靜取代個人「主動」的虔敬表現,會影響到人參與教會事務,遵從教規,以及導致人忽視聖事,脫離教會。

  教皇依諾增爵十一世的神學判斷,究竟有多麼的純粹,我沒有足夠的知識論斷,我只是希望,模利諾斯由始至終是真心真意的寂靜主義者,那麼,在獄中度過的最後九年的人生,他至少還能夠在寂靜中,與他的神同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