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湯顯祖見「粉絲」/蓬 山

時間:2018-03-15 03:16:01來源:大公網

  如今是「粉絲經濟」時代。不少粉絲全天候追蹤心儀偶像的一舉一動,把自己的私房錢都用來買偶像的照片、海報、門票,為偶像「打call」、拉票、沖榜。

  這又是一個社交媒體時代。與網友線下見面,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家常便飯。但在「日本人靠化妝,韓國人靠整容,中國人靠PS」的情況下,常常有網友見面後,發現真人與照片「誤差」過大因而瞬間反目乃至大打出手,好事變鬧劇。

  古人信息閉塞,交往圈子小,像柳永、曹雪芹、納蘭性德這類才子,熱衷其作品的粉絲尤其是女粉絲固然眾多。但這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秀,卻沒有天天上網看電視一睹偶像真容的福氣。對偶像的認知,基本停靠在想像的層面,因而又兼具了未曾謀面的網友的某些特徵。有些悲劇就因之埋下了伏筆。明代湯顯祖撰成《牡丹亭》院本,聲名遠播。蘇州婁江有一位俞二娘,才色雙絕,讀了《牡丹亭》之後,頓生思慕之心,用現在話說,成了湯顯祖的「死忠粉」,誓言此生非湯不嫁,即使做個姬侍也無怨。不料及至一次天賜機緣,得見湯顯祖真人,原來心中朝思暮想的才子,並不是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小鮮肉」,卻已是風燭殘年、頹然垂暮的「老臘肉」。佳人惘然至極,難以釋懷,竟三尺白綾自縊,將一縷薄命獻給了心中的那個湯顯祖。此正所謂「見面不如聞名」也。

  佳人香消玉殞,湯老進士得知後也哀嘆不已,作詩紀念:「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故事沒有按照才子佳人的套路發展,湯顯祖的其他粉絲未免感到惋惜。到了清代中期,湯的江西同鄉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就把俞二娘寫進去了。但卻未提俞二娘的「顏值取向」,而改為俞二娘讀《還魂記》斷腸而死,後靈魂曾與湯顯祖夢中相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