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金融科技監管刻不容緩/大公報記者 鄭芸央

時間:2018-03-12 03:15:59來源:大公網

  全球金融界追逐金融科技,傳統銀行業爭相引入人工智能新科技,代替過去依賴人手操作的業務,自動化已逐漸取代顧客諮詢服務,進而佔據市場交易。同時,科創公司做金融生意亦成為大勢所趨,有了科技優勢,金融遲早都是科技龍頭企業的囊中物。金融科技好處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業務運作效率,未來發展勢超越傳統銀行角色,在現實中已經出現機械人顧問公司及眾資平台,虛擬貨幣種類繁多。

  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虛擬貨幣已經不足夠,目前最新熱點是金融數據共享,被視為金融業最大改革。英國和歐盟早於2016年推動「開放銀行」計劃,今年開始實行;歐盟的一項支付服務PSD2規則今年1月生效,規定歐洲銀行必須把支付服務及相關客戶數據,開放給第三方服務商。金融數據共享緣何受到重視?因為其核心在於透過數據共享,進一步推動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和競爭,達到傳統銀行業和科創公司共贏局面。

  科創與金融市場的連繫無疑愈來愈緊密,科創行業如今是天子驕子,取代昔日銀行大班地位,尤其是尚未掛牌上市而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金融界都在期待這些科創獨角獸上市,由紐約、倫敦、香港到新加坡,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不惜修改上市規則,展開爭奪獨角獸上市戰。

  然而,金融科技仍未受到足夠監管,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任由金融科技無限制發展,遲早會釀成另一次大型金融危機。金融科技最大風險是難以監管,目前的法規尚未全面監管金融科技發展,單單是首次代幣發售眾籌活動,已為各國監管當局帶來難題,全球監管當局應盡快研究一個應對金融科技的機制,防範金融科技引發災難性危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