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估值約達1000億美元的小米計劃今年IPO
科創公司今年上市動向備受市場關注,投資者預計至少有六間美國科創公司及生物技術公司排隊上市,紐約至倫敦的證券交易所都希望爭取更多科創公司IPO生意。但與此同時,愈來愈多科創公司不想在公開市場售股籌資,而是選擇向私募基金出售大量股份,成為初創者新的創富途徑。/大公報記者 鄭芸央
美國2017年IPO市場淡靜,華爾街估計今年情況會有好轉,率先打響頭炮是雲端儲存服務商Dropbox,該公司已於2月下旬申請上市,瑞典串流音樂服務商Spotify於3月初亦已向美國證監會申請以直接上市形式上市。
小米Dropbox擬今年上市
今年內上市呼聲高的其他科創公司還有中國的小米、電子文件簽署公司DocuSign、生物技術公司23andMe、體育用品電商Fanatics。路透早前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稱,小米計劃2018年IPO,投行界一直游說小米上市,小米估值約達1000億美元,IPO也是合理。分析師認為Dropbox估值已經達到100億美元,企業客戶約20萬,收入和盈利前景向好,早已具備上市條件,申請在今年上市是預期之內。電子文件簽署公司DocuSign去年接受媒體訪問稱,擬於2018年上市,該公司估值約30億美元。至於體育用品電商Fanatics剛獲軟銀融資10億美元,分析師估計該公司積極擴張,有機會今年上市。
然而,知名的「獨角獸」公司例如優步、Airbnb和Lyft卻未必會在今年掛牌上市。估值約480億美元的網約叫車商優步,其上市時間亦受市場注視,據該公司新任行政總裁科斯羅薩西透露,優步計劃三年內上市。而優步競爭對手Lyft的上市前景也不明朗,該公司發言人去年底只稱,在時機成熟時上市。民宿網Airbnb行政總裁曾表示,該公司的IPO籌備計劃進行一半,這只是公司為上市做的準備。
硅谷創富不一定要靠IPO,愈來愈多科創及創業者不想上市,選擇另一種創富方法,就是向私募股權投資者出售大量股份,這類稱為私募二級市場交易由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受歡迎,硅谷的初創公司透過這種交易方法,公司的僱員和投資者可以套現所持有的部分股份。如果這類私募二級市場交易成為熱潮,則會影響科技公司的IPO活動。這類交易亦有缺點,因為所出售的股份價格普遍低於IPO股票發行價,不似在公開市場掛牌般容易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