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的情人節,美國佛羅里達州一所高中發生槍擊事件,共計十七名學生、老師和保安喪生,曾在該校上學的十九歲嫌犯旋即被捕。與此前的校園槍擊案不同的是,事發高中的學生馬上在網上開展募捐,一周內獲得三百多萬美元資助。這些捐贈,他們一部分用來組織到州府與華府的示威遊行,另一部分作為受害者資助款項。這些十幾歲的高中生到處發表演說,呼籲州議會、國會加強槍支管理,保障校園安全,言之成理,充滿激情,受到大眾讚揚。
美國青少年積極投身政治的趨勢從二○一六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就日見端倪。今年,堪薩斯州有九名青少年競選州長,因為該州法律對參選者沒有年齡限制。要知道,這些少年候選人未滿二十一歲,自己還沒選舉權呢。其中三名十七歲的高中生作為特邀嘉賓現身公共廣播台NPR的脫口秀,現場接受觀眾提問。三個男孩代表不同黨派,政治立場不同,關注的政策也不同。但說起政見來頭頭是道,可見事先做足了功課。與傳統政客不同的是,他們更多利用社交媒體作為平台,與選民交流、拉票,聽說在該州得到了普遍支持和尊重。
有人嘲笑他們乳臭未乾,說十七歲的頭腦還沒完全長好,不堪大任。他們卻反駁說,有志不在年高,現任美國總統年過古稀,頭腦卻只有「七歲兒童」的水平,國會中道貌岸然的年長者說一套做一套的多着呢,可見年齡不是衡量能力或道德水平的標準。他們還反問:美國公民十八歲能買槍,開車,開飛機,上戰場,能為國捐軀的年齡為什麼還不能投票選舉?
青少年積極參政,結果如何尚無法預見。但與二○一四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青年選民投票的情況相比,如今的美國形勢顯然已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