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在本欄曾介紹音樂劇《武士英魂》,該劇的原著英文版本,在世界各地都經常上演。粵語版本,首推本地資深的致群劇社於一九八二及八四年在香港及廣州演出;一九八九年,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系亦以該劇作為學生畢業作品。自此之後,歷年來不同劇團亦不時搬演該劇,只是譯名略有不同,內容同樣都是有關詩人塞萬堤斯被法庭逮捕,在正式審訊開展之前,他卻被一班囚犯率先審訊。為此,塞萬堤斯向囚犯講述一個故事,有關年老紳士安素紀拉,晚年仍然不斷想像自己是一位追尋正義和夢想的騎士唐吉訶德……
三月初我觀賞了香港演藝學院的導演碩士畢業作品《唐吉訶德》,說的既是騎士對抗大風車的故事,同時我看到本地戲劇工作者的發展歷程。
《唐》劇的導演林英傑,我第一次看他的舞台演出,乃是八十年代後期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的兒童劇《暖毛毛》。當時他正修讀演藝學院的表演課程,畢業後便全身投入話劇工作,先是成為職業演員,接着演而優則導,其後更專注推動兒童劇,藉着面具劇向兒童推廣舞台藝術。
雖然已經在舞台事業打穩基礎,但林英傑並沒有故步自封,重返演藝學院深造進修。《唐》劇就是他的畢業作品,將《武士英魂》原作者早年寫成的話劇版本,於葵青劇院的黑盒劇場演出。全劇只用了八位學生演員,分飾了包含兩層戲中戲的故事。導演讓演員戴上西方劇場的半面具,表現安素紀拉引述唐吉訶德、山曹與阿當莎對於現實和夢想之間角力的情節。直到故事末段,安素紀拉病入膏肓,演員不再戴着面具,而是以個人演技進入唐吉訶德的世界,顯示了真實與想像世界已經溶為一體,追尋夢想並不再是空談。林英傑以該劇來實踐技藝,帶點夫子自道的意味,表示香港的戲劇人若要追尋理想,必須努力堅持,矢志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