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郭彖的筆記《睽車志》卷三載:
常州有一老村婦,是個瞎子。家裏只有一個兒子和媳婦。
有天中午,媳婦正在做飯,兒子來喊她一起去田裏幫忙。媳婦就交代婆婆:媽,飯燒好後,您盛一下到盆裏。瞎子婆婆什麼也看不見,飯燒好後,就找個容器來裝。七摸八摸,摸得一隻便桶。就將飯都盛到便桶裏了。媳婦回來一看,壞事了。但她又不敢聲張,就將便桶中間乾淨的飯盛好給婆婆吃,還比較乾淨的盛給丈夫吃,那些髒的她都自己吃了。
下午,天空突然暗下來,暗到人都互相看不見。突然,媳婦好像被人提着在空中飛翔。過了一會,天又明亮起來。媳婦發現已經身處自家附近的樹林中了,懷中多了個小布袋,裏面有一些大米,剛好一家人一天的口糧。呵呵,上天給的,那就吃吧,一家人就放心地吃了。第二天起來一看,哎,袋裏的米依舊那麼多。天天如此,袋裏的米永遠也吃不完。
兒子、媳婦、婆婆,一家三口。兒子是壯勞力,一早就去田裏忙活了。媳婦也是好幫手,忙裏也要忙外。上面這些情景場合,淡淡的日常,如一台小話劇,活畫出一幅和諧的家居生活圖。
媳婦一定是個賢媳婦,無怨無悔,換做一般人,即便不呵責,也會有一些怨言,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婆婆真當福氣好,家務活基本不會幹。許多盲人都有超凡的工作和生活能力,這和盲沒有必然的關係。
後面的情景絕對是神話,好人有好報,這只是好報的一種方式而已。好媳婦是個道德模範,勤儉持家,她完全可以將飯倒掉,但她卻吃掉了髒飯。道德的高度就體現在常人難為的細節中,無聲無息,不張揚,默默承擔。
人在做,天在看,千古名言。衣覺得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