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都稱呼她Brenda,但我卻喜歡直接叫她阿桂,已是相識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了,故此我也老實不客氣。
她的本名是陳桂芬,在香港戲劇舞台為人熟悉。第一次與她接觸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參與前市政局舉辦的戲劇匯演。那是業餘劇社一年一度的盛事,精英雲集,磨拳擦掌,在舞台演出一個大約四十五分鐘的獨幕劇。雖然只是演出一場,但參與者都會悉力以赴,盡展所長。若是有幸得到最佳整體演出獎,便能夠在同一星期再演一場。
當時我與阿桂一起參與佚名劇團的演出,我只是一名「新丁」配角,但她已是具備演出經驗的女主角。現在我已記不起該劇有否獲獎,但其後我卻繼續與她多次同台演出,記憶猶新。
那是香港業餘劇社火紅的年代。大部分參與者都有正職在身,下班之後便趕往排戲,然後在周末及假期演出。有時可能會獲得一份微薄交通費作為酬勞,更多時候是要合力籌募演出經費,並且自掏腰包購票邀請親友到來觀賞。
阿桂是業餘劇社的中堅分子,不僅因為她熱愛戲劇藝術,並且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多年來,她都以戲劇為侍奉,在舞台上發掘生命的真諦,從表演中領會人生的意義。其後她亦參與了各個職業劇團的演出,其演技獲得業界及觀眾肯定。總之她憑藉戲劇傳揚真善美,活得自在。
上星期,我很榮幸參與了阿桂的「登陸」壽宴。雖然踏入了六十歲,但她仍然精力旺盛,除了持續參加不同戲劇製作的前後台工作,亦作出不少公共服務。阿桂在戲劇圈人緣甚佳,故此來賓眾多,場面熱鬧。其實阿桂並非自我炫耀,又或貪圖享樂。大排筵席,只為提供一個機會予友好聚首一堂,互相問好。她更構想了不少點子,例如要求賓客穿着古裝到場,以添喜慶。她並要求賓客自攜一件物品,現場公開拍賣,所得款項捐贈慈善機構,共襄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