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說文解字》中說「融,炊上氣也。」融字的本意,是火爐在烹飪時冒出的熱氣。可能是古人覺得鍋裏煮着美味的食物,炊煙裊裊而上,是一種非常溫暖的,家的感覺,所以「融」字逐漸就被引申為「和」的意思。《康熙字典》中說「融,和也」。《左傳》中有「其樂也融融」。從古至今,融都是一種溫暖與包容、理解與融合。
拾字君搭飛機前往北京,在飛行的過程中,飛機突然遭遇氣流,上下顛簸。機艙內,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受驚爆發出響亮的哭聲。他身邊一對年輕的父母連忙手忙腳亂地安慰。母親緊緊摟住身邊的男孩,而父親手中想要遞給孩子的遊戲機,想必是孩子的最愛,平時嚴格控制時間,關鍵時刻想要拿出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來「救場」。但面對飛機顛簸帶來的未知恐懼,無論是母親懷抱的安全感,還是遊戲機的吸引力,都失去了效果。男孩的哭聲還在繼續,而且在密閉的機艙中,似乎越來越大。
機艙中開始有前排的乘客回過頭來,向這邊張望。拾字君的位置,看不到年輕父母的表情,不知他們臉上是惱火還是尷尬。「煩死人了!」那對夫妻的後面兩排,有位大約五六歲的小女孩突然說話了,聲音不大,卻清晰可聞。「噓!不可以這樣說!」小女孩的母親一臉尷尬地阻止了她,「弟弟害怕。」前面小男孩的母親回過頭來,在她眼中,拾字君看到了滿滿的歉意。小女孩的母親沒有說話,點了點頭,做了個笨拙但清晰的道歉手勢。
在一個眼神的剎那之間,兩位母親就完成了彼此之間的道歉、原諒與理解。
哭鬧的小男孩沒有做錯什麼,「直抒胸臆」的小女孩也沒有做錯什麼。男孩母親的歉意,女孩母親的歉意,都充滿了溫暖、包容、理解與「融」。
不知道,是不是小男孩也感受到了這股溫暖的「融」的力量,後來直到下飛機,男孩再也沒有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