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強人李光耀

時間:2018-03-04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李光耀被譽為近百年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進入「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將何去何從?

  千禧年,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榮譽博士學位,稱其「以廉反貪」,「以法去亂」,「注重和平而避免衝突」,「協調種族而驅除仇視」,「帶領新加坡走向富強之路」,是近百年內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縱觀李光耀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生涯,從開國總理到內閣資政,歷經彷徨與掙扎,展現果決與洞見。作為開國總理,他帶領新加坡不斷前進,晉身發達國家之列,實現落後殖民地的華麗蛻變。他既是新加坡的國父,亦是國師。

  時間回溯至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李光耀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加坡正式獨立。他曾經深信新加坡無法獨立生存,力主星馬合併,卻因嚴重的種族利益矛盾和政治理念衝突,最終不得不接受新加坡被逐出聯邦、「被迫」獨立的殘酷現實。遭遇背叛與遺棄,令政治強人情緒幾近失控。面對支離破碎的夢想,挫敗、悲憤、絕望……一股腦兒湧上心頭,他一度哽咽無語,幾度拭淚,不得已要求中斷記者會片刻。在其自傳中,他憶述一生只落淚兩次,一次是母親去世,另一次便是星馬分家。

  年僅四十二歲就「被迫」成為建國總理的李光耀,隨即回歸英雄本色,強有力地宣示「新加坡一定會存活下來」。在未來的日子裏,他果然不負眾望,引領新加坡人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創造奇跡,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新加坡不僅可以獨立生存,而且能夠飛躍發展。

  在李光耀出任總理的二十五年間,新加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約五百美元的基數上,一路狂飆,突破一萬美元大關。新加坡獨立建國五十周年之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更迫近六萬美元。曾經連生存都成疑的島國,不但變身亞洲經濟巨人,更躋身全球最富有國家之列。

  一如美國《外交政策》網文所指,新加坡可謂二十一世紀的城市楷模,既無荒廢的土地,也無過剩的人口。國家管理如同公司經營,政府經濟策略如同市場商業計劃,公務員享有全球最高薪酬,獲評為二○一七年亞洲最廉潔國家(李光耀亦以「可以維持一個廉潔的體制」為傲)。

  無疑,律師出身的李光耀,實現了專家治國的偉大構想。然而,按照西方標準,新加坡乃是與西方社會大不同的「物種」。「新加坡模式」以政府廉潔和經濟自由,大獲好評,卻在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社會管制方面,備受質疑。

    立足國際的哲學

  作為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發起一連串運動,立法嚴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吸煙、嚼口香糖、餵養鴿子及粗言穢語等不良行為,並大力提倡微笑、禮貌待人及公廁沖水等良好行為。

  無所不在的社會管制,令新加坡獲封「保姆國家」。但李光耀不為所動,堅持此乃新加坡生存之道,甚至不惜驅逐美國記者。他說:「如果我們沒有介入非常私人的領域,像是你的鄰居是誰,你怎麼生活,你發出什麼噪音,你怎麼吐痰,或是你說什麼語言,我們就不會有經濟發展。我們決定什麼是對的,才不管別人怎麼想。」「如果我們沒有有效地干預人民生活的每個層面,新加坡今天不會存在。」

  面對批評,作風強硬的李光耀,總是迎頭痛擊,從不畏首畏尾,盡顯強人本色。一如他說:「在愛與恐懼之間,我總是相信馬基雅維利的話,如果沒有人害怕我,那麼我就是沒有意義的存在。」

  剛直如山的李光耀,亦有靈活如水的一面。務實面對現實處境,不自我設限,憑上善若水的大智慧,山不轉水轉,隨時調整和改變,以適應大環境,是他留給新加坡的寶貴遺產之一。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他將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的生存哲學歸納為:「無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在有限度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域的巨樹間穿梭。」

  經年累月的耕耘,終於超越人口、面積、資源等諸多局限,收穫了不容忽視的全球影響力。李光耀亦以其克里斯瑪型的人格魅力,獲得其時各國元首交口稱讚:美國總統老布什稱其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領袖」;德國總理施密特佩服他「為新加坡取得不可思議的偉大經濟成就」;法國總統希拉克形容他是「聖人」;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其為「最珍惜的知交」;韓國總統李明博視其為「新加坡成功故事的象徵」。

  強人已逝,在「後李光耀時代」,民心思變,新加坡將何去何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